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柑桔类病虫害论文

野生柑橘响应韧皮部杆菌亚洲种侵染的生物学和转录组学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柑橘黄龙病概况第12-17页
        1.1.1 黄龙病的发生与分布第12-13页
        1.1.2 黄龙病症状第13-14页
        1.1.3 黄龙病的寄主范围及传播途径第14页
        1.1.4 柑橘不同品种对黄龙病的敏感性差异研究第14-15页
        1.1.5 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5-17页
    1.2 韧皮部杆菌亚洲种(Las)与植物寄主互作研究进展第17-20页
        1.2.1 Las导致寄主代谢平衡失调第17-18页
        1.2.2 激素介导的寄主应答反应第18-19页
        1.2.3 寄主的防卫反应第19-20页
    1.3 转录组学技术研究进展第20-24页
        1.3.1 转录组学及其研究方法第20页
        1.3.2 RNA-seq技术及其在植物抗病研究中的应用第20-24页
第二章 引言第24-26页
第三章 野生柑橘响应Las侵染的生物学研究第26-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3.1.1 供试材料第26页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3.1.3 主要存储液第27-28页
        3.1.4 总核酸提取第28-29页
        3.1.5 引物第29页
        3.1.6 反应体系及程序第29-3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2.1 野生柑橘不同品种接种黄龙病后含菌量变化第30-31页
        3.2.2 野生柑橘感染黄龙病后的症状差异第31-32页
    3.3 讨论第32-33页
    3.4 结论第33-34页
第四章 马蜂柑和甜橙响应Las侵染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第34-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4.1.1 供试材料第34页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4.1.3 主要存储液第35-36页
        4.1.4 总核酸提取第36页
        4.1.5 核酸RNA提取第36页
        4.1.6 转录组测序第36-37页
        4.1.7 数据分析第37-38页
        4.1.8 RT-qPCR验证第38-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51页
        4.2.1 RNA质量检测第39-40页
        4.2.2 测序数据过滤第40-41页
        4.2.3 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第41页
        4.2.4 新转录本预测第41页
        4.2.5 各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情况第41-42页
        4.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第42-43页
        4.2.7 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第43-44页
        4.2.8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分析第44-49页
        4.2.9 RT-qPCR验证第49-51页
    4.3 讨论第51-53页
        4.3.1 Las侵染对马蜂柑和甜橙淀粉代谢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存在差异第51-52页
        4.3.2 马蜂柑和甜橙对Las的防御机制第52-53页
    4.4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宜昌橙、道县野橘和甜橙响应Las侵染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第54-7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5.1.1 供试材料第54页
        5.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第54页
        5.1.3 常用储备液第54页
        5.1.4 总核酸提取第54页
        5.1.5 总RNA提取第54-55页
        5.1.6 转录组测序第55页
        5.1.7 数据分析第55页
        5.1.8 RT-qPCR验证第5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5-67页
        5.2.1 RNA质量检测第55-56页
        5.2.2 测序数据过滤第56-57页
        5.2.3 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第57页
        5.2.4 新转录本预测第57页
        5.2.5 各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情况第57-58页
        5.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第58-59页
        5.2.7 差异表达基因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第59-61页
        5.2.8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分析第61-66页
        5.2.9 RT-qPCR验证第66-67页
    5.3 讨论第67-69页
        5.3.1 Las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与显症程度具有一致性第67页
        5.3.2 不同寄主对Las的应答反应存在一定差异第67-69页
        5.3.3 不同野生柑橘品种对Las应答反应之间的异同第69页
    5.4 结论第69-72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72-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2-73页
        6.1.1 野生柑橘响应Las侵染的生物学研究第72页
        6.1.2 马蜂柑和甜橙响应Las侵染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第72页
        6.1.3 宜昌橙、道县野橘和甜橙响应Las侵染的转录组学研究第72-73页
        6.1.4 不同野生柑橘对Las的应答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第73页
    6.2 创新点第73页
    6.3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附录Ⅰ 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第84-86页
附录Ⅱ 附表第86-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对柠檬、柚和甜橙叶绿素代谢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柑橘褐斑病菌SNF1和FTR1基因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