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柑桔类病虫害论文

柑橘褐斑病菌SNF1和FTR1基因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30页
    1.1 柑橘褐斑病概况第12-17页
        1.1.1 发生与分布第12页
        1.1.2 病原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第12-13页
        1.1.3 症状及循环规律第13-14页
        1.1.4 致病机理第14-16页
        1.1.5 防治技术第16-17页
    1.2 柑橘褐斑病菌功能基因研究进展第17-21页
        1.2.1 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第17-18页
        1.2.2 信号转导基因第18-20页
        1.2.3 其它基因第20-21页
    1.3 SNF1蛋白激酶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酿酒酵母SNF1蛋白激酶结构及功能第22-23页
        1.3.2 植物病原真菌SNF1相关研究第23-24页
    1.4 铁离子通透酶FTR1研究进展第24-30页
        1.4.1 酿酒酵母Ftr1p结构第24-25页
        1.4.2 酿酒酵母铁离子的吸收转运第25-27页
        1.4.3 丝状真菌FTR1相关研究第27-30页
第2章 引言第30-32页
第3章 柑橘褐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第32-38页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2-33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3.1.3 主要试剂及储备液配制第32-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34页
        3.2.1 菌株活化第33页
        3.2.2 菌株培养第33页
        3.2.3 原生质体制备第33-34页
        3.2.4 试验设置第34页
        3.2.5 数据分析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1 菌龄对原生质体释放量的影响第34-35页
        3.3.2 酶配比对原生质体释放量的影响第35页
        3.3.3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释放量的影响第35-36页
        3.3.4 原生质体形态观测第36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36-38页
第4章 柑橘褐斑病菌SNF1基因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第38-66页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8-40页
        4.1.1 材料第38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8页
        4.1.3 主要试剂及储备液配置第38-40页
    4.2 试验方法第40-53页
        4.2.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第40-41页
        4.2.2 质粒pCB1003扩繁第41页
        4.2.3 引物设计合成第41-42页
        4.2.4 AaSNF1基因敲除盒的构建第42-45页
        4.2.5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第45页
        4.2.6 ΔAaSnf1突变体菌株筛选验证第45-49页
        4.2.7 AaSNF1功能回补菌株构建第49-52页
        4.2.8 菌落形态及菌丝生长速率观测第52页
        4.2.9 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观测第52页
        4.2.10 压力筛选第52-53页
        4.2.11 致病力测定第53页
        4.2.12 碳源利用第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4.3.1 AaSNF1基因敲除盒构建第53-54页
        4.3.2 AaSNF1基因敲除及突变体筛选验证第54-55页
        4.3.3 AaSNF1功能回补菌株构建第55-56页
        4.3.4 AaSNF1与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有关第56-57页
        4.3.5 AaSNF1与产孢量、孢子形态及孢子萌发速率有关第57-58页
        4.3.6 AaSNF1与细胞壁抑制剂敏感性有关第58-61页
        4.3.7 AaSNF1缺失突变体菌株致病力下降第61页
        4.3.8 AaSNF1影响柑橘褐斑病菌对碳源的利用第61-62页
    4.4 结论与讨论第62-66页
        4.4.1 AaSNF1参与调控柑橘褐斑病菌的生长产孢第63页
        4.4.2 AaSNF1参与调控柑橘褐斑病菌的碳源利用第63-64页
        4.4.3 AaSNF1参与调控柑橘褐斑病菌的细胞壁功能第64页
        4.4.4 AaSNF1参与调控柑橘褐斑病菌的致病力第64页
        4.4.5 其他第64-66页
第5章 柑橘褐斑病菌FTR1基因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第66-82页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66页
        5.1.1 材料第66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66页
        5.1.3 主要试剂及储备液配置第66页
    5.2 试验方法第66-71页
        5.2.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第66页
        5.2.2 质粒p CB1003扩繁第66-67页
        5.2.3 引物设计合成第67页
        5.2.4 AaFTR1基因敲除盒的构建第67页
        5.2.5 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第67页
        5.2.6 ΔAaFtr1突变体菌株筛选验证第67-68页
        5.2.7 Aa FTR1功能回补菌株构建第68页
        5.2.8 菌落形态及菌丝生长速率观测第68页
        5.2.9 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率观测第68页
        5.2.10 压力筛选第68页
        5.2.11 致病力测定第68页
        5.2.12 基因表达分析第68-70页
        5.2.13 细胞铁含量测定第70-7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5.3.1 AaFTR1基因敲除盒构建第71-72页
        5.3.2 AaFTR1基因敲除及突变体筛选验证第72-74页
        5.3.3 AaFTR1功能回补菌株构建第74页
        5.3.4 AaFTR1的缺失不影响菌落形态及生长速度第74-75页
        5.3.5 AaFTR1的缺失不影响产孢量、孢子形态及孢子萌发率第75-76页
        5.3.6 AaFTR1的缺失不影响菌株对压力胁迫的应答第76-77页
        5.3.7 AaFTR1缺失不影响菌株致病性第77-78页
        5.3.8 AaFTR1在真菌致病过程及响应不同铁含量的表达分析第78-79页
        5.3.9 AaFTR1参与柑橘褐斑病菌的铁离子代谢第79页
    5.4 结论与讨论第79-82页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6.1 主要结论第82页
    6.2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附录 缩略词与中英文对照第94-96页
致谢第96-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野生柑橘响应韧皮部杆菌亚洲种侵染的生物学和转录组学研究
下一篇:嘉陵江下游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生物完整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