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61页 |
2.1 师幼互动质量研究是国际学前教育研究的新趋势 | 第22-31页 |
2.1.1 什么是师幼互动 | 第22-23页 |
2.1.2 师幼互动与儿童发展 | 第23-28页 |
2.1.3 师幼互动质量与学前教育质量 | 第28-29页 |
2.1.4 高质量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29-31页 |
2.1.5 研究师幼互动质量的重要意义 | 第31页 |
2.2 国际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发展现状综述 | 第31-37页 |
2.2.1 国际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简介 | 第31-32页 |
2.2.2 师幼互动主流评估工具: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Scoring System,CLASS) | 第32-36页 |
2.2.3 我国师幼互动评估工具的研究 | 第36-37页 |
2.2.4 CLASS评估工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可行性 | 第37页 |
2.3 师幼互动质量的现状研究综述 | 第37-47页 |
2.3.1 基于CLASS原始评分的各国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 | 第38-42页 |
2.3.2 师幼互动质量的类别研究现状 | 第42-44页 |
2.3.3 不同活动形式中的师幼互动质量 | 第44-46页 |
2.3.4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46-47页 |
2.4 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研究综述 | 第47-51页 |
2.4.1 教师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2.4.2 班级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49-51页 |
2.4.3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51页 |
2.5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研究综述 | 第51-57页 |
2.5.1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可能性 | 第52-54页 |
2.5.2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 | 第54-55页 |
2.5.3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研究的国际趋势 | 第55-56页 |
2.5.4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56-57页 |
2.6 我国师幼互动研究基础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60页 |
2.6.1 我国关于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需要多维度探讨 | 第57-58页 |
2.6.2 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需要在中国文化情景下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 第58-59页 |
2.6.3 中国需要开拓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研究领域 | 第59-60页 |
2.7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 第60-61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61-75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61-63页 |
3.2 研究思路 | 第63-68页 |
3.2.1 研究一:上海市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 | 第63页 |
3.2.2 研究二: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教师和班级特征因素研究 | 第63页 |
3.2.3 研究三: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研究 | 第63-68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68-69页 |
3.3.1 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简介 | 第68-69页 |
3.3.2 研究对象 | 第69页 |
3.4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69-72页 |
3.4.1 研究方法 | 第69页 |
3.4.2 研究工具及其信效度检验 | 第69-72页 |
3.5 研究过程 | 第72-73页 |
3.6 数据处理 | 第73-75页 |
第四章 上海市二级园师幼互动质量现状研究 | 第75-104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75-78页 |
4.1.1 研究对象 | 第75-77页 |
4.1.2 研究材料 | 第77页 |
4.1.3 研究程序 | 第77-78页 |
4.2 研究结果 | 第78-96页 |
4.2.1 上海市二级园师幼互动质量现状初步分析 | 第78-82页 |
4.2.2 上海市二级园师幼互动质量类别研究 | 第82-90页 |
4.2.3 上海市二级园师幼互动质量在不同的活动形式中的差异研究 | 第90-96页 |
4.3 讨论与分析 | 第96-103页 |
4.3.1 上海市二级园师幼互动质量与优质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 第96-97页 |
4.3.2 上海市二级园缺少高质量型的师幼互动 | 第97-99页 |
4.3.3 上海市二级园不同活动形式的师幼互动质量问题各异 | 第99-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影响师幼互动质量的教师和班级特征因素研究 | 第104-118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104页 |
5.2 研究结果 | 第104-113页 |
5.2.1 教师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5.2.2 班级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5.2.3 不同师幼互动质量类型中教师特征分布的差异 | 第108-111页 |
5.2.4 不同师幼互动质量类型中班级特征分布的差异 | 第111-113页 |
5.3 讨论与分析 | 第113-116页 |
5.3.1 现有调查的教师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影响较小 | 第113-115页 |
5.3.2 班级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有一定影响 | 第115-11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研究 | 第118-149页 |
6.1 研究方法 | 第118-121页 |
6.1.1 研究对象 | 第118-119页 |
6.1.2 研究材料 | 第119-120页 |
6.1.3 研究程序 | 第120-121页 |
6.2 研究结果 | 第121-142页 |
6.2.1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干预研究的效果验证 | 第121-132页 |
6.2.2 干预项目改善教师关于师幼互动质量观念的研究 | 第132-137页 |
6.2.3 教师对干预项目的总体评价 | 第137-142页 |
6.3 研究讨论与分析 | 第142-148页 |
6.3.1 干预项目的效果主要反映在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和教师观念的改变 | 第142-143页 |
6.3.2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存在难度梯度 | 第143-145页 |
6.3.3 教师关于高质量师幼互动的理解存在四类偏差 | 第145-14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七章 总讨论与教育建议 | 第149-170页 |
7.1 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现状值得关注 | 第149-153页 |
7.2 我国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堪忧的原因浅析 | 第153-155页 |
7.3 教师观念和师幼互动知识技能是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关键 | 第155-158页 |
7.3.1 教师的学历特征对师幼互动质量的影响存在瓶颈效应 | 第156页 |
7.3.2 师幼互动知识技能的缺乏导致教师特征中的优势未被激发 | 第156-158页 |
7.4 师幼互动质量提升路径思考 | 第158-162页 |
7.4.1 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提升需从改变教师观念入手 | 第159-160页 |
7.4.2 聚焦行为,在实践共同体中提升师幼互动质量 | 第160-162页 |
7.5 尊重儿童是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前提 | 第162-165页 |
7.5.1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应从尊重儿童开始 | 第163-164页 |
7.5.2 高质量师幼互动中应注意的三条互动原则 | 第164-165页 |
7.6 提升我国师幼互动质量的具体建议 | 第165-170页 |
7.6.1 教育政策:加强以师幼互动质量为主的学前教育过程质量评估 | 第165-166页 |
7.6.2 教师培训:加强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课程和培训体系建设 | 第166-168页 |
7.6.3 教育实践:重视低龄阶段及非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 | 第168-170页 |
第八章 研究创新、局限与展望 | 第170-175页 |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0-171页 |
8.2 研究的局限 | 第171-172页 |
8.3 研究工作展望 | 第172-17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5-189页 |
附录 | 第189-198页 |
后记 | 第198-20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