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泛摆线泵原理及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31页 |
2.1 泛摆线泵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 泛摆线泵转子成型原理 | 第17-21页 |
2.2.1 泛摆线泵主要参数 | 第17-18页 |
2.2.2 内转子成型原理 | 第18-20页 |
2.2.3 外转子成型原理 | 第20-21页 |
2.2.4 泛摆线的运动方程式 | 第21页 |
2.3 泛摆线泵性能分析 | 第21-30页 |
2.3.1 与渐开线泵的比较 | 第21-22页 |
2.3.2 滑油温度对泛摆线泵性能的影响 | 第22页 |
2.3.3 间隙对泛摆线泵性能的影响 | 第22-25页 |
2.3.4 转速对泛摆线泵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5 进、出油口压力对泛摆线泵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泛摆线泵转子优化设计 | 第31-48页 |
3.1 设计变量 | 第31-32页 |
3.2 目标函数 | 第32页 |
3.3 约束条件 | 第32-43页 |
3.3.1 性能约束 | 第33-42页 |
3.3.1.1 流量 | 第33-35页 |
3.3.1.2 流量脉动 | 第35-36页 |
3.3.1.3 齿廓啮合及接触强度 | 第36-37页 |
3.3.1.4 滑动系数 | 第37-42页 |
3.3.2 边界约束 | 第42-43页 |
3.3.2.1 创成系数 | 第42页 |
3.3.2.2 弧径系数 | 第42-43页 |
3.3.2.3 其他结构参数边界约束 | 第43页 |
3.4 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油槽结构对容积效率的影响分析及结构优化 | 第48-69页 |
4.1 泛摆线滑油进、出油槽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4.2 泛摆线泵数值计算方法 | 第50-59页 |
4.2.1 液态滑油控制方程 | 第50页 |
4.2.2 Reynolds时均法 | 第50-51页 |
4.2.3 湍流模型 | 第51-52页 |
4.2.4 齿轮泵空化现象计算模型 | 第52-53页 |
4.2.5 泛摆线泵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53-56页 |
4.2.6 计算边界条件 | 第56-57页 |
4.2.7 求解方法 | 第57-59页 |
4.2.7.1 SIMPLE算法 | 第57页 |
4.2.7.2 动网格方法 | 第57-59页 |
4.3 高转速下进、出油腔结构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4.4 泛摆线滑油进、出油槽结构试验验证分析 | 第60-64页 |
4.5 对角结构优化 | 第64-68页 |
4.5.1 对角结构油槽中心线偏转角 α | 第65-66页 |
4.5.2 油槽深度h | 第66-68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68-69页 |
第5章 油槽结构对流量脉动率的影响分析及优化 | 第69-80页 |
5.1 泛摆线泵流量特性计算 | 第69-70页 |
5.2 单级泵结构对流量脉动率的影响分析 | 第70-71页 |
5.3 单级泵结构优化 | 第71页 |
5.4 进、出油槽沟通情况对流量特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71-76页 |
5.4.1 不同沟通位置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 第71-74页 |
5.4.2 不同沟通面积及油槽间距对流量特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5.5 多级泵结构优化 | 第76-79页 |
5.5.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77-78页 |
5.5.2 错相位法与原型对比仿真 | 第78-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80-8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5-86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5页 |
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