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社区营造理念下的上海重固镇章堰村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目前乡村面临的发展困境第9页
        1.1.2 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第9页
        1.1.3 地处大都市郊区的发展机遇第9-10页
        1.1.4 新阶段下的乡村发展模式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第11-13页
        1.3.1 乡村和农村第11-12页
        1.3.2 乡村和乡村社区第12页
        1.3.3 社区营造第12-13页
        1.3.4 研究范围界定第13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20页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6-20页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20-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页
        1.5.2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20-23页
第2章 乡村规划与社区营造理论研究第23-37页
    2.1 传统乡村规划理论概述第23-26页
        2.1.1 现阶段我国乡村的基本特征第23-24页
        2.1.2 传统乡村规划的体系和内容第24-25页
        2.1.3 传统乡村规划的不足第25-26页
    2.2 社区营造对于乡村发展的理论经验第26-31页
        2.2.1 社区营造的起源和发展第26-27页
        2.2.2 社区营造的理念和内涵第27-28页
        2.2.3 社区营造的案例与方法第28-31页
    2.3 社区营造与传统乡村规划的比较第31-33页
        2.3.1 内容上由空间规划转向多规融合第31页
        2.3.2 理念上从物质环境建设到注重人的提升第31-32页
        2.3.3 模式上由自上而下转变为上下结合第32-33页
    2.4 社区营造理念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条件第33-36页
        2.4.1 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资源与人文特质第34-35页
        2.4.2 良好的社区意识和自主营造的观念第35页
        2.4.3 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制度或文化保障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章堰村发展现状分析第37-67页
    3.1 章堰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37-45页
        3.1.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37-39页
        3.1.2 重固镇开发带来的机遇第39-42页
        3.1.3 自身发展困境和局限第42-45页
    3.2 具备一定特色资源且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第45-57页
        3.2.1 农业基础良好但产业特色不明显第45-47页
        3.2.2 文化资源丰富但面临保护危机第47-49页
        3.2.3 空间特色鲜明但吸引力不足第49-57页
    3.3 社区观念不强且缺乏主人翁意识第57-62页
        3.3.1 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调查第57-59页
        3.3.2 村民有一定社区意识第59-60页
        3.3.3 村民的归属感不强第60-61页
        3.3.4 村民自主营造意识欠缺第61-62页
    3.4 村民参与程度薄弱且缺乏社会资源援助第62-66页
        3.4.1 乡村村自治组织不完善第62-63页
        3.4.2 村民公众参与程度不足第63-65页
        3.4.3 社会组织联系程度较低第65-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章堰村规划策略第67-103页
    4.1 乡村规划开展的路径选择第67-69页
        4.1.1 切入点分析第67-68页
        4.1.2 实现路径第68-69页
    4.2 转变城乡差异观念的认知策略第69-76页
        4.2.1 村民为主体的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第70-71页
        4.2.2 获取社会资源的支持第71-72页
        4.2.3 发展现代农业吸引人.回流第72-76页
    4.3 培育社区文化认同的引导策略第76-84页
        4.3.1 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第77-81页
        4.3.2 村民收入渠道的扩展第81-82页
        4.3.3 社区文化认同感的建立第82-84页
    4.4 实现乡村多元价值的营造策略第84-99页
        4.4.1 发展休闲农业激发乡村活力第84-88页
        4.4.2 修复水乡风貌还原历史文化第88-91页
        4.4.3 营造水乡环境唤醒场所记忆第91-99页
    4.5 落实多方参与规划的制度策略第99-102页
        4.5.1 完善乡村自我管理组织第99-100页
        4.5.2 形成多方参与的议事平台第100-101页
        4.5.3 建立需求导向的反馈机制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0页
附录第110-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灾后民族社区变迁研究--以舟曲县城关社区为例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厌学行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