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网络招嫖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26页 |
一、网络招嫖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22页 |
(一)零度期(1986年——1995年) | 第15-17页 |
(二)低度期(1996年——2000年) | 第17-19页 |
(三)中度期(2001年至2005年) | 第19-21页 |
(四)高度期(2005年至今) | 第21-22页 |
二、网络招嫖的现状:“淫业O2O”模式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网络招嫖的刑法适用 | 第26-41页 |
一、传统淫业行为的刑法定性难点:是“组织”还是“介绍”,亦或是“容留”? | 第27-30页 |
(一)组织卖淫罪与介绍、容留卖淫罪的之辨 | 第28-29页 |
(二)容留卖淫罪与介绍卖淫罪的之辨 | 第29-30页 |
二、网络招嫖行为刑法定性:排除了“容留”,是“组织”还是“介绍”? | 第30-41页 |
(一)从“组织”方式上进行分析 | 第31-36页 |
(二)从立法沿革及目的进行分析 | 第36-38页 |
(三)一种极端情况的假设分析 | 第38-40页 |
(四)司法实践中怎样对网络招嫖行为进行准确的刑法定性?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网络招嫖中的辅助人员及如何进行刑法适用 | 第41-51页 |
一、网络招嫖中辅助人员的构成 | 第41-45页 |
二、新型网络招嫖中辅助人员的的刑法适用 | 第45-51页 |
(一)“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又一次动摇了共同犯罪的根基 | 第45-47页 |
(二)刑法适用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明知 | 第47-48页 |
(三)刑法适用的客观方面——应具备一定的严重程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