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的内涵、特征及现状分析 | 第14-27页 |
(一)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的内涵 | 第14-21页 |
1. 校园精神 | 第14-15页 |
2.校园精神的历史传承 | 第15-17页 |
3.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内涵及基本内容 | 第17-21页 |
(二)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的特征 | 第21-24页 |
1. 鲜明的时代性 | 第21-22页 |
2. 独特的个体性 | 第22页 |
3. 持久的渗透性 | 第22-23页 |
4. 浓郁的地方性 | 第23页 |
5. 广泛的应用性 | 第23-24页 |
6. 内容的全面性 | 第24页 |
(三)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建设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1.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建设初见成效 | 第24-25页 |
2.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剖析 | 第27-33页 |
(一)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二)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 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路径探析 | 第30-33页 |
1、指导引领 | 第30页 |
2.规范约束 | 第30-31页 |
3. 熏陶塑造 | 第31页 |
4.凝聚激励 | 第31-32页 |
5. 传播辐射 | 第32-33页 |
三、努力培育地方本科院校校园精神 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第33-38页 |
(一) 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科学的校园精神建设体系 | 第33-34页 |
(二) 培育校园精神,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设途径 | 第34-38页 |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 第34页 |
2. 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凝炼校园精神 | 第34页 |
3.推进“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培育校园精神氛围 | 第34-35页 |
4. 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突出校园精神含量 | 第35页 |
5.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 第35-36页 |
6.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校园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附录 | 第43-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