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益生菌 | 第11页 |
1.2 燕麦概述 | 第11-13页 |
1.2.1 燕麦 β-葡聚糖 | 第12页 |
1.2.2 燕麦芽 | 第12页 |
1.2.3 燕麦芽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益生菌发酵谷物 | 第13-14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发酵基质的响应面优化 | 第16-28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6-17页 |
2.1.1 试验原料 | 第16页 |
2.1.2 菌种 | 第16页 |
2.1.3 MRS培养基 | 第16页 |
2.1.4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16-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燕麦芽的制备 | 第17页 |
2.2.2 菌种活化 | 第17页 |
2.2.3 发酵 | 第17页 |
2.2.4 单因素试验 | 第17页 |
2.2.5 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17页 |
2.2.6 验证试验 | 第17-18页 |
2.2.7 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2.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8-26页 |
2.3.1 燕麦芽-燕麦粉浓度对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2 燕麦芽粉与燕麦粉比例对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品质的影响 | 第19-21页 |
2.3.3 脱脂乳粉浓度对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品质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4 蔗糖浓度对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5 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发酵基质的响应面优化结果 | 第23-26页 |
2.4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燕麦芽益生菌饮料发酵工艺优化 | 第28-36页 |
3.1 材料与设备 | 第28页 |
3.1.1 试验原料 | 第28页 |
3.1.2 菌种 | 第28页 |
3.1.3 MRS培养基 | 第28页 |
3.1.4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28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1 发酵 | 第28页 |
3.2.2 单因素试验 | 第28-29页 |
3.2.3 正交试验 | 第29页 |
3.2.4 验证试验 | 第29页 |
3.2.5 感官评价 | 第29页 |
3.2.6 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2.7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3.3.1 菌种比例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2 接种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3 发酵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4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3-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燕麦芽益生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及货架期品质分析 | 第36-44页 |
4.1 材料与设备 | 第36页 |
4.1.1 试验原料 | 第36页 |
4.1.2 主要试剂及设备 | 第3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4.2.1 发酵 | 第36-37页 |
4.2.2 稳定剂单因素试验 | 第37页 |
4.2.3 正交试验 | 第37页 |
4.2.4 验证试验 | 第37页 |
4.2.5 稳定性测定方法 | 第37页 |
4.2.6 货架期评定 | 第37页 |
4.2.7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7页 |
4.2.8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4.3.1 单一稳定剂对燕麦芽益生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稳定剂正交优化试验 | 第39-40页 |
4.3.3 产品质量标准 | 第40页 |
4.3.4 燕麦芽益生菌饮料货架期品质变化规律 | 第40-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