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天然纤维基活性碳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制备 | 第13页 |
1.2.2 结构 | 第13-15页 |
1.2.3 吸附性能 | 第15页 |
1.3 载银天然纤维基活性碳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制备 | 第15-16页 |
1.3.2 结构 | 第16-18页 |
1.3.3 抗菌性能 | 第18-19页 |
1.4 存在问题和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1 存在问题 | 第19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 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6 论文构成 | 第20-22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烧蚀、吸附和力学性能 | 第22-32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3 烧蚀率计算 | 第24-25页 |
2.2.4 碘吸附值测定 | 第25页 |
2.2.5 力学强度测试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2.3.1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烧蚀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碘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3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4 一步和两步活化法制备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主要性能比较 | 第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2.4.1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烧蚀率的影响 | 第30页 |
2.4.2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碘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3 不同活化参数对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2.4.4 一步和两步活化法制备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主要性能比较 | 第31-32页 |
3 水蒸气活化木材液化物碳纤维的微细结构 | 第32-6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2.3 表面形貌表征 | 第32页 |
3.2.4 晶体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3.2.5 孔隙结构表征 | 第33页 |
3.2.6 表面化学结构表征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62页 |
3.3.1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形貌 | 第33-38页 |
3.3.2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晶体结构 | 第38-42页 |
3.3.3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孔隙结构 | 第42-50页 |
3.3.4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 | 第50-56页 |
3.3.5 “一步、两步活化法”制备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微细结构对比及其形成过程 | 第56-62页 |
3.4 小结 | 第62-64页 |
3.4.1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形貌 | 第62页 |
3.4.2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晶体结构 | 第62页 |
3.4.3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孔隙结构 | 第62-63页 |
3.4.4 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 | 第63页 |
3.4.5 “一步、两步活化法”制备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微细结构对比及其形成过程 | 第63-64页 |
4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微细结构 | 第64-96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4.2.3 增重率计算 | 第65页 |
4.2.4 表面形貌表征 | 第65页 |
4.2.5 晶体结构表征 | 第65页 |
4.2.6 孔隙结构表征 | 第65-66页 |
4.2.7 表面化学结构表征 | 第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94页 |
4.3.1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形貌 | 第66-71页 |
4.3.2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晶体结构 | 第71-74页 |
4.3.3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孔隙结构 | 第74-85页 |
4.3.4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 | 第85-94页 |
4.4 小结 | 第94-96页 |
4.4.1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形貌 | 第94页 |
4.4.2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晶体结构 | 第94页 |
4.4.3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孔隙结构 | 第94-95页 |
4.4.4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表面化学结构 | 第95-96页 |
5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抗菌性能 | 第96-112页 |
5.1 引言 | 第9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6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96-9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10页 |
5.3.1 菌液浓度影响 | 第98-100页 |
5.3.2 接触时间影响 | 第100页 |
5.3.3 抗菌耐久性 | 第100-101页 |
5.3.4 银离子浓度的变化 | 第101-102页 |
5.3.5 银颗粒特征表征 | 第102-109页 |
5.3.6 抗菌机制分析 | 第109-110页 |
5.4 小结 | 第110-112页 |
5.4.1 菌液浓度影响 | 第110页 |
5.4.2 接触时间影响 | 第110页 |
5.4.3 抗菌耐久性 | 第110页 |
5.4.4 银离子浓度的变化 | 第110-111页 |
5.4.5 银颗粒特征表征 | 第111页 |
5.4.6 抗菌机制分析 | 第111-112页 |
6 载银木材液化物活性碳纤维的银颗粒填充机制 | 第112-122页 |
6.1 引言 | 第112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12-114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112页 |
6.2.2 实验方法 | 第112-113页 |
6.2.3 增重率计算 | 第113页 |
6.2.4 表面形貌表征 | 第113页 |
6.2.5 表面化学结构表征 | 第113页 |
6.2.6 孔隙结构表征 | 第113-11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4-119页 |
6.3.1 表面形貌 | 第114页 |
6.3.2 银含量和价态 | 第114-115页 |
6.3.3 孔隙结构 | 第115-118页 |
6.3.4 银颗粒填充机制 | 第118-119页 |
6.4 小结 | 第119-122页 |
6.4.1 表面形貌 | 第119页 |
6.4.2 银含量和价态 | 第119页 |
6.4.3 孔隙结构 | 第119页 |
6.4.4 银颗粒填充机制 | 第119-122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122-126页 |
7.1 结论 | 第122-123页 |
7.2 建议 | 第123-124页 |
7.3 创新点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个人简介 | 第132-134页 |
导师简介 | 第134-13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