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平面波超声成像中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平面波超声成像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2-14页
        1.2.1 平面波超声的发展和现状第12-13页
        1.2.2 自适应波束形成第13-14页
        1.2.3 空间复合成像第14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4-16页
2 超声波束形成基本理论第16-27页
    2.1 超声成像基本知识第16-19页
        2.1.1 超声发射模式第16-17页
        2.1.2 回波信号接收模式第17页
        2.1.3 图像形成第17-18页
        2.1.4 超声图像评价指标第18-19页
    2.2 波束控制方法第19-22页
        2.2.1 动态聚焦第20页
        2.2.2 幅度变迹第20-21页
        2.2.3 动态孔径第21-22页
    2.3 延时叠加算法介绍及仿真第22-26页
        2.3.1 延时叠加算法第22-24页
        2.3.2 幅度变迹的点扩散函数仿真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特征空间与符号相干系数融合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第27-39页
    3.1 引言第27-28页
    3.2 算法介绍第28-32页
        3.2.1 最小方差法信号模型第28页
        3.2.2 最小方差法改进技术第28-30页
        3.2.3 特征空间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第30页
        3.2.4 符号相干系数第30-32页
    3.3 仿真实验第32-38页
        3.3.1 实验设计第32-33页
        3.3.2 结果及分析第33-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基于最小方差的平面波空间复合成像第39-50页
    4.1 算法介绍第39-43页
        4.1.1 单个平面波成像模式第39-40页
        4.1.2 平面波空间复合成像第40-43页
    4.2 仿真实验第43-49页
        4.2.1 实验设计第43页
        4.2.2 结果及分析第43-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5 仿体和在体成像实验第50-59页
    5.1 平面波数据采集设备第50-53页
        5.1.1 数据采集硬件设备第50-51页
        5.1.2 平面波数据采集软件第51-53页
    5.2 仿体和在体成像设计第53-54页
        5.2.1 实验对象第53-54页
        5.2.2 实验操作第54页
    5.3 结果及分析第54-58页
        5.3.1 ESBMV+SCF算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第54-57页
        5.3.2 平面波空间复合成像算法第57-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总结第59-60页
    6.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葛浩文《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改写现象研究
下一篇:GPR30-EGFR信号通路在双酚A促子宫肌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