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第12-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及理论依据综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基础概念 | 第16-20页 |
一、乡村旅游 | 第16页 |
二、城镇化 | 第16页 |
三、新型城镇化 | 第16-20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一、协同理论 | 第20页 |
二、IPA分析法 | 第20页 |
三、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机制 | 第22-36页 |
第一节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共生关系 | 第22-23页 |
一、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第22页 |
二、乡村旅游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要素 | 第23-25页 |
一、乡村旅游发展内部动力 | 第23-24页 |
二、乡村旅游发展外部动力 | 第24-25页 |
三、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框架 | 第25页 |
第三节 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要素 | 第25-29页 |
一、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内部动力 | 第25-27页 |
二、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外部动力 | 第27-28页 |
三、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框架 | 第28-29页 |
第四节 乡村旅游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调控主体及手段 | 第29-35页 |
一、调控主体 | 第29-30页 |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三、乡村旅游促进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31页 |
四、乡村旅游发展的招商引资保障 | 第31-32页 |
五、乡村旅游引导的土地流转 | 第32-33页 |
六、乡村旅游带动的就业与创业 | 第33-34页 |
七、乡村旅游发展的人才支撑 | 第34页 |
八、乡村旅游促进的资源保护与环境治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美丽南方”·忠良村实证分析 | 第36-53页 |
第一节“美丽南方”·忠良村发展现状 | 第36-37页 |
一、“美丽南方”景区概况 | 第36-37页 |
二、忠良村概况 | 第37页 |
第二节“美丽南方”·忠良村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48页 |
一、“美丽南方”·忠良村乡村旅游促进城镇化建设分析 | 第37-40页 |
二、“美丽南方”·忠良村乡村旅游发展游客满意分析 | 第40-45页 |
三、“美丽南方”·忠良村城镇化建设成果研究 | 第45-48页 |
第三节“美丽南方”·忠良村发展不足及建议 | 第48-51页 |
一、“美丽南方”·忠良村发展问题 | 第48-49页 |
二、“美丽南方”·忠良村发展的建议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54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展望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美丽南方”·忠良村居民感知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二:“美丽南方”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60-62页 |
附录三:忠良屯旅游资源单体分级表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