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耳鼻咽喉科学论文--耳科学、耳疾病论文

基于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的内耳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课题来源第17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8-28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数值分析方法第30-46页
    2.1 耳蜗研究中应用的变分原理第30-38页
        2.1.1 哈密顿原理第30-33页
        2.1.2 薄膜接触问题[152]第33-38页
    2.2 耳蜗研究中应用的流固耦合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第38-46页
        2.2.1 MD Nastran流固耦合分析第38-43页
            2.2.1.1 虚拟质量法第39-41页
            2.2.1.2 附加质量法第41页
            2.2.1.3 卡片法第41-43页
        2.2.2 MD Nastran频率响应分析[154]第43-46页
第三章 全耳解剖结构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71页
    3.1 听力系统各部分解剖结构和主要功能第46-52页
        3.1.1 外耳与中耳各部分解剖结构和主要功能第46-48页
        3.1.2 耳蜗各部分解剖结构和主要功能第48-52页
    3.2 全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第52-61页
        3.2.1 外耳道有限元模型第52-53页
        3.2.2 中耳有限元模型第53-59页
            3.2.2.1 鼓膜第53-54页
            3.2.2.2 听骨链第54-59页
        3.2.3 内耳有限元模型第59-61页
        3.2.4 全耳有限元模型第61页
    3.3 全耳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61-62页
    3.4 全耳耳蜗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62-65页
        3.4.1第63-65页
            3.4.1.1 荷载作用在外耳道上第63-64页
            3.4.1.2 螺旋基底膜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64-65页
    3.5 作用于耳蜗上的声压值分析第65-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内耳螺旋耳蜗数值模拟研究第71-97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内耳螺旋耳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第72-82页
        4.2.1 螺旋耳蜗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2-80页
            4.2.1.1 基底膜及骨螺旋板第72-76页
            4.2.1.2 卵圆窗及圆窗第76-78页
            4.2.1.3 前庭阶、鼓阶及蜗管第78-80页
        4.2.2 螺旋耳蜗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80页
        4.2.3 螺旋耳蜗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80-82页
    4.3 内耳耳蜗的阻抗第82-84页
        4.3.1 概念第82-83页
        4.3.2 流体黏度对于耳蜗阻抗的影响第83-84页
    4.4 螺旋结构对于基底膜横向幅值的影响第84-91页
    4.5 正、逆向激励对于基底膜横向幅值的影响第91-95页
        4.5.1 正向传递函数与逆向传递函数第91-93页
        4.5.2 正、逆向激励对于基底膜横向幅值的影响第93-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内耳耳蜗圆窗及圆窗软组织的解析研究第97-114页
    5.1 圆窗的解析研究第97-105页
        5.1.1 引言第97页
        5.1.2 圆窗的力学模型第97-101页
        5.1.3 圆窗力学模型的验证第101-102页
        5.1.4 病变研究第102-105页
    5.2 圆窗膜与软组织的解析研究第105-112页
        5.2.1 引言第105页
        5.2.2 圆窗膜与软组织的力学模型第105-109页
        5.2.3 圆窗膜与软组织力学模型的验证第109-110页
        5.2.4 软组织属性的研究第110-112页
    5.3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内耳耳蜗中Corti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14-135页
    6.1 内耳耳蜗中二维Corti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14-125页
        6.1.1 引言第114-116页
        6.1.2 二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第116-118页
        6.1.3 二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18页
        6.1.4 二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18-120页
        6.1.5 时域分析第120-123页
        6.1.6 频域分析第123-125页
    6.2 内耳耳蜗中三维Corti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25-133页
        6.2.1 引言第125-126页
        6.2.2 三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第126-128页
        6.2.3 三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28页
        6.2.4 三维Corti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28-129页
        6.2.5 Tunnel of Corti中流体对于Corti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第129-133页
    6.3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七章 内耳耳蜗中Corti的解析研究第135-146页
    7.1 引言第135-136页
    7.2 Corti的力学模型第136-139页
        7.2.1 哺乳动物的特征周期第136页
        7.2.2 Corti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36-139页
    7.3 Corti力学模型的验证第139-143页
    7.4 病变研究第143-144页
    7.5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八章 内耳耳蜗中基于Corti主动特性的基底膜流体压力分布的解析研究第146-162页
    8.1 引言第146-147页
    8.2 力学模型第147页
    8.3 流体势函数的由来第147-151页
    8.4 基底膜上流体压力第151页
    8.5 Corti中主动力对于基底膜的运动第151-153页
    8.6 基于Corti主动特性的基底膜流体压力分布第153-161页
        8.6.1 每一个截面处主动状态与被动状态的比值第153-158页
        8.6.2 与max? (28)2k?(k (28)2.75) 处的比值第158-161页
    8.7 本章小结第161-162页
第九章 内耳三维内静纤毛的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第162-176页
    9.1 引言第162页
    9.2 三维内静纤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材料属性第162-164页
    9.3 三维内静纤毛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64-167页
        9.3.1 作用在静纤毛上的流体压力第164-167页
        9.3.2 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第167页
    9.4 静纤毛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67-169页
    9.5 三维内静纤毛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69-170页
        9.5.1 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第169页
        9.5.2 与理论推导的对比第169-170页
    9.6 竖向激励(即Z向受力)对于静纤毛横向位移(X方向)的影响第170-173页
    9.7 Y方向流体压力(即Y向受力)对于静纤毛横向位移(X方向)的影响第173-174页
    9.8 本章小结第174-176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76-181页
    10.1 结论第176-179页
    10.2 展望第179-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205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05-20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210页

论文共2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驾驶意图识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纯电动扒渣车的总体设计与能量回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