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6页 |
1.1 引言 | 第19-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21-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22-29页 |
1.2.1 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 第22-26页 |
1.2.2 异海松酸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 | 第26-28页 |
1.2.3 异海松酸在生物活性应用方面的研究展望 | 第28-29页 |
1.3 含N/S原子结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概述 | 第29-3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31-3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1.5.1 总体技术路线图 | 第32页 |
1.5.2 异海松酸衍生物的合成 | 第32-34页 |
1.5.3 异海松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34-35页 |
1.6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异海松酸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52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8-46页 |
2.3.1 异海松酸原料的分离提纯 | 第39页 |
2.3.2 异海松酸酰氯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0页 |
2.3.3 异海松酸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2.4.1 异海松酸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2.4.2 异海松酸酰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7-5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异海松酸酰腙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2-67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3-62页 |
3.3.1 异海松酸酰肼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页 |
3.3.2 异海松酸酰腙的合成与表征 | 第54-6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3.4.1 异海松酸酰腙化合物的合成 | 第62-63页 |
3.4.2 异海松酸酰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63-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异海松酸酰(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7-83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6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8-77页 |
4.3.1 异海松酸酰氯的合成与表征 | 第69页 |
4.3.2 异海松酰基异硫氰酸酯的合成表征 | 第69页 |
4.3.3 异海松酰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9-76页 |
4.3.4 N-异海松酰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6-7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4.4.1 异海松酸酰(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 | 第77-78页 |
4.4.2 异海松酸酰(氨)基硫脲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78-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N-[4-(异海松酸酰胺基)苯基]-芳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83-98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仪器与试剂 | 第84-85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85-92页 |
5.3.1 异海松酸酰氯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页 |
5.3.2 N-(4-氨基苯基)苯磺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页 |
5.3.3 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芳磺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 第85-92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92-97页 |
5.4.1 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芳磺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 第92-93页 |
5.4.2 N-[4-(异海松酰胺基)苯基]-芳磺酰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93-9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异海松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98-123页 |
6.1 引言 | 第98-99页 |
6.2 仪器与试剂 | 第99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99-101页 |
6.3.1 抑菌活性测试 | 第99-100页 |
6.3.2 抗癌活性测试 | 第100-101页 |
6.4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22页 |
6.4.1 异海松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 | 第101-106页 |
6.4.2 异海松酸衍生物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 第106-114页 |
6.4.3 异海松酸衍生物对人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 第114-118页 |
6.4.4 异海松酸衍生物对人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 | 第118-120页 |
6.4.5 细胞形态变化 | 第120-12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含N/S活性砌块对异海松酸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123-140页 |
7.1 引言 | 第123页 |
7.2 含N/S活性砌块对异海松酸抗真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3-127页 |
7.2.1 含N的酰胺砌块对增强异海松酸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7.2.2 含N的酰腙砌块对异海松酸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7.2.3 含N和S的硫脲砌块对增强异海松酸抑制白色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7.3 含N/S活性砌块对异海松酸抗癌活性的影响 | 第127-139页 |
7.3.1 针对不同的肿瘤细胞分析 | 第130-137页 |
7.3.2 针对不同的含N/S的活性砌块分析 | 第137-13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0-143页 |
8.1 结论 | 第140-141页 |
8.2 展望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6页 |
附录A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FT-IR谱图 | 第156-162页 |
附录B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 ~1H NMR谱图 | 第162-168页 |
附录C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 ~(13)C NMR谱图 | 第168-174页 |
附录D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HRMS谱图 | 第174-180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