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突转艺术及其教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7-8页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综述第8-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一章 突转的理论阐释、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第11-21页
    第一节 突转的基础理论及发展第11-12页
    第二节 突转的划分维度第12-15页
        一、根据突转出现的位置,可分为中间突转和结尾突转第12-13页
        二、根据作者的设计意图,可分为延宕遮掩和蓄势误导第13页
        三、根据突转运行的轨迹,可分为喜剧性突转和悲剧性突转第13-14页
        四、根据引发突转的原因,可分为不可控力量引发的突转,人物自身性格引发的突转和人的道德力量引发的突转第14-15页
    第三节 突转与发现、伏笔、留白之间的关系第15-19页
        一、发现与突转第15-17页
        二、伏笔与突转第17-18页
        三、留白与突转第18-19页
    第四节 突转的艺术作用第19-21页
        一、从叙事作品本身看,故事更具精神和情趣第19-20页
        二、从叙事接受主体看,收获独特的审美体验第20-21页
第二章 对突转叙事的经典文本的解读与课堂实录述评第21-38页
    第一节 《项链》中的情节突转:“真”与“假”中的人生况味第21-30页
    第二节 《最后一课》中的心理突转:从“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的升华第30-34页
    第三节 《窗》中的双重突转:人性的“善”与“恶”的拷问第34-38页
第三章 突转艺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第38-45页
    第一节 “善用突转,笔底波澜”:训练学生曲折叙事的能力第38-40页
        一、以“蓄”为“曲”第38-39页
        二、反常见“曲”第39页
        三、回旋多“曲”第39-40页
    第二节 “妙用突转,情趣相生”:唤起学生多样化情感体验第40-43页
        一、节奏突转,激发情感第41-42页
        二、言语突转,制造幽默第42-43页
    第三节 “巧用突转,课堂留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新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认同的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市民化与社区支持研究--以东莞市长安镇M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