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1 导视系统发展现状 | 第16页 |
1.1.2 校园导视系统设计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中美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美国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2 中国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2页 |
1.5.1 校园导视系统的定义 | 第19-20页 |
1.5.2 校园标识的定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校园导视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 | 第22-26页 |
2.1 空间 | 第22页 |
2.2 色彩 | 第22-23页 |
2.3 图形 | 第23页 |
2.4 文字 | 第23-24页 |
2.5 材料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空间利用 | 第26-33页 |
3.1 校园导视系统中空间利用的特征 | 第26-27页 |
3.1.1 室内空间利用特征 | 第26页 |
3.1.2 室外空间利用特征 | 第26-27页 |
3.2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室外空间利用 | 第27-29页 |
3.2.1 中国美术学院体育馆的空间利用 | 第27页 |
3.2.2 俄勒冈州立大学橄榄球场的空间利用 | 第27-29页 |
3.2.3 室外空间利用实用性表现 | 第29页 |
3.3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室内空间利用 | 第29-32页 |
3.3.1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空间利用 | 第29-30页 |
3.3.2 俄勒冈州立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利用 | 第30-31页 |
3.3.3 室内空间利用实用性表现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色彩运用 | 第33-39页 |
4.1 色彩对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影响 | 第33页 |
4.2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色彩分析 | 第33-38页 |
4.2.1 标识色彩 | 第33-34页 |
4.2.2 运动区色彩 | 第34-35页 |
4.2.3 娱乐区色彩 | 第35-36页 |
4.2.4 学习区色彩 | 第36-37页 |
4.2.5 相关文化产品色彩 | 第37-38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图形构思 | 第39-43页 |
5.1 图形在校园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意义 | 第39页 |
5.2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图形分析 | 第39-41页 |
5.2.1 标识图形 | 第39页 |
5.2.2 基本图形 | 第39页 |
5.2.3 辅助图形 | 第39-40页 |
5.2.4 指向图形 | 第40-41页 |
5.2.5 场所符号 | 第41页 |
5.3 本章总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文字创新 | 第43-49页 |
6.1 中美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文字创新 | 第43-44页 |
6.1.1 文字与内容的关联 | 第43-44页 |
6.1.2 文字与材质的关联 | 第44页 |
6.1.3 文字与图形的关联 | 第44页 |
6.2 中国美术学院导视系统中文字创新的实用性分析 | 第44-45页 |
6.2.1 文字突显主题 | 第44-45页 |
6.2.2 文字融合文化 | 第45页 |
6.2.3 文字影响工艺 | 第45页 |
6.3 俄勒冈州立大学导视系统中的文字创新 | 第45-47页 |
6.3.1 文字的形式 | 第45-47页 |
6.3.2 文字的应用 | 第47页 |
6.4 文字创新对校园导视系统实用性的影响 | 第47页 |
6.5 本章总结 | 第47-49页 |
第七章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的材料选择 | 第49-56页 |
7.1 中美校园导视系统设计中材料选择 | 第49-50页 |
7.1.1 选择依据 | 第49页 |
7.1.2 选择目的 | 第49页 |
7.1.3 选择效果 | 第49-50页 |
7.2 俄勒冈州立大学导视牌的材料选择 | 第50-52页 |
7.2.1 木材的应用 | 第50页 |
7.2.2 石材的应用 | 第50-51页 |
7.2.3 合成材料的应用 | 第51-52页 |
7.3 中国美术学院大学道旗的材料选择 | 第52-54页 |
7.3.1 传统材料的选择 | 第52-53页 |
7.3.2 新材料的选择 | 第53-54页 |
7.4 本章总结 | 第54-56页 |
第八章 创行中国合肥区域导视系统实用性分析 | 第56-77页 |
8.1 创行介绍 | 第56-58页 |
8.1.1 创行的文化背景 | 第56-57页 |
8.1.2 创行的设计需求 | 第57页 |
8.1.3 创行的视觉系统 | 第57-58页 |
8.2 创行中国 | 第58-59页 |
8.2.1 创行中国的发展背景 | 第58页 |
8.2.2 创行中国的发展现状 | 第58-59页 |
8.3 创行中国合肥区域导视系统设计 | 第59-74页 |
8.3.1 设计理念 | 第59-60页 |
8.3.2 空间利用 | 第60-65页 |
8.3.3 色彩运用 | 第65-68页 |
8.3.4 图形构思 | 第68-69页 |
8.3.5 文字创新 | 第69-72页 |
8.3.6 材料选择 | 第72-74页 |
8.4 创行中国合肥区域导视系统设计意义 | 第74页 |
8.5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8.6 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