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建设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科技城的内涵 | 第19-33页 |
2.1 科技城的兴起与发展 | 第19-22页 |
2.1.1 硅谷的成功及其影响 | 第19页 |
2.1.2 国内科技城的兴建 | 第19-22页 |
2.2 科技城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3 科技城与其他产业空间载体的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2.3.1 传统工业园区 | 第23-24页 |
2.3.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第24-25页 |
2.3.3 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第25页 |
2.3.4 大学科技园 | 第25-26页 |
2.4 科技城的特征分析 | 第26-28页 |
2.4.1 产城融合 | 第26-27页 |
2.4.2 创新驱动 | 第27页 |
2.4.3 生态城市 | 第27页 |
2.4.4 高端集聚 | 第27页 |
2.4.5 以人为本 | 第27-28页 |
2.5 科技城的功能分析 | 第28-29页 |
2.5.1 集聚功能 | 第28页 |
2.5.2 孵化功能 | 第28页 |
2.5.3 服务功能 | 第28页 |
2.5.4 创新功能 | 第28-29页 |
2.5.5 扩散功能 | 第29页 |
2.6 科技城的类型分析 | 第29-33页 |
3 科技城的要素分析 | 第33-43页 |
3.1 要素构成 | 第33-36页 |
3.1.1 人才要素 | 第33-34页 |
3.1.2 生态环境要素 | 第34-35页 |
3.1.3 生活配套要素 | 第35-36页 |
3.2 科技城要素作用机制 | 第36-43页 |
3.2.1 科技城运行机制 | 第36-38页 |
3.2.2 科技城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 | 第38-40页 |
3.2.3 科技城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 第40-43页 |
4 科技城创新系统构成 | 第43-49页 |
4.1 主体子系统 | 第44-46页 |
4.1.1 企业 | 第44页 |
4.1.2 大学、科研院所 | 第44-45页 |
4.1.3 科技中介机构 | 第45页 |
4.1.4 政府 | 第45-46页 |
4.2 创新资源子系统 | 第46页 |
4.3 创新环境子系统 | 第46-47页 |
4.4 创新功能子系统 | 第47-49页 |
5. 科技城的建设研究 | 第49-56页 |
5.1 科技城建设模式和路径选择 | 第49-50页 |
5.1.1 建设模式选择 | 第49-50页 |
5.1.2 建设路径选择 | 第50页 |
5.2 科技城的选址和布局范围 | 第50-52页 |
5.2.1 选址 | 第50-51页 |
5.2.2 布局范围 | 第51-52页 |
5.3 科技城的建设内容和产业选择 | 第52-56页 |
5.3.1 建设内容 | 第52-53页 |
5.3.2 产业选择 | 第53-56页 |
6 科技城建设与发展的风险分析 | 第56-64页 |
6.1 建设风险 | 第56-57页 |
6.1.1 规划设计风险 | 第56-57页 |
6.1.2 产业选择风险 | 第57页 |
6.2 可持续发展风险 | 第57-64页 |
6.2.1 动态环境制约 | 第57-58页 |
6.2.2 人才的不确定性 | 第58-60页 |
6.2.3 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 第60-61页 |
6.2.4 创业风险 | 第61-62页 |
6.2.5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 第62-64页 |
7. 案例:成都科学城及天府新区的建设发展和思考 | 第64-76页 |
7.1 总体定位 | 第65页 |
7.2 要素构成 | 第65-69页 |
7.2.1 优越的区位条件 | 第65页 |
7.2.2 便利的交通体系 | 第65-66页 |
7.2.3 发达的通信枢纽 | 第66页 |
7.2.4 坚实的产业基础 | 第66页 |
7.2.5 优美的生态环境 | 第66-68页 |
7.2.6 完善的生活配套 | 第68页 |
7.2.7 优惠的鼓励政策 | 第68页 |
7.2.8 丰富的科教资源 | 第68-69页 |
7.3 空间布局 | 第69-70页 |
7.3.1 成都科学城空间布局 | 第69-70页 |
7.3.2 天府新区空间布局 | 第70页 |
7.4 产业选择 | 第70页 |
7.5 对策建议 | 第70-76页 |
7.5.1 科技支撑 | 第71-72页 |
7.5.2 人才支撑 | 第72-73页 |
7.5.3 金融支撑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