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 | 第10-13页 |
1.2.2 根际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3 植物-土壤生态过程关联性 | 第14页 |
1.3 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2.3 样品采集 | 第17-18页 |
2.3.1 杉木和枫香土壤样品采集 | 第17页 |
2.3.2 杉木和枫香植物体样品采集 | 第17-18页 |
2.3.3 林下植物样品采集 | 第18页 |
2.4 土壤和植物养分测定 | 第18-20页 |
2.4.1 土壤养分测定 | 第18-19页 |
2.4.2 植物养分测定 | 第19页 |
2.4.3 植物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测定 | 第19-20页 |
3 氮沉降对杉木和枫香土壤氮磷养分及碳矿化的影响 | 第20-28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3.3.1 氮沉降对土壤氮磷供应的影响 | 第20-23页 |
3.3.2 氮沉降对不同树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3 两个树种各变量根际效应对氮沉降的响应格局 | 第24-25页 |
3.4 讨论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4 氮沉降对杉木和枫香植物体养分动态的影响 | 第28-39页 |
4.1 引言 | 第28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4.3.1 不同树种氮磷养分动态对氮沉降的响应格局 | 第29-31页 |
4.3.2 氮沉降对枝叶氮磷比及养分回收效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3 氮沉降对杉木和枫香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4.3.4 不同树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消耗率对氮沉降的响应 | 第35-36页 |
4.3.5 土壤-植物体养分的相关分析 | 第36页 |
4.4 讨论 | 第36-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氮沉降对林下植物土壤及植物体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9-47页 |
5.1 引言 | 第39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5.3.1 氮沉降对林下植物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2 氮沉降对林下植物体养分及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变异格局 | 第41-43页 |
5.3.3 林下植物体化学计量比对氮沉降的响应格局 | 第43-44页 |
5.3.4 林下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与植物体养分的冗余分析 | 第44-45页 |
5.4 讨论 | 第45-4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