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物候期、生产力和碳收支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英文缩略表第1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2 气候变化对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第19-21页
        1.2.1 物候期变化趋势第19-20页
        1.2.2 气候因子对物候期的影响第20-21页
        1.2.3 青藏高原物候期研究第21页
    1.3 气候变化对植被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第21-24页
        1.3.1 气候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第21-22页
        1.3.2 气候变化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第22-23页
        1.3.3 气候变化对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影响第23页
        1.3.4 气候变化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第23-24页
    1.4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第24-26页
        1.4.1 气候变化对草地碳通量的影响第24页
        1.4.2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第24-25页
        1.4.3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25-26页
    1.5 物候期变化对生产力和碳收支的影响第26页
        1.5.1 物候期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第26页
        1.5.2 物候期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第26页
    1.6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6-29页
        1.6.1 研究目标第26-27页
        1.6.2 研究内容第27页
        1.6.3 研究思路与流程第27-2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9-34页
    2.1 研究区简介第29页
    2.2 实验方案第29-31页
        2.2.1 样地设置第29-30页
        2.2.2 实验运行效果第30-31页
    2.3 数据获取及观测方法第31-33页
        2.3.1 物候期观测第31-32页
        2.3.2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第32页
        2.3.3 群落特征和生产力测定第32页
        2.3.4 物种多样性测定第32页
        2.3.5 生态系统CO2交换测定第32-33页
        2.3.6 土壤养分和植物C、N含量测定第33页
        2.3.7 凋落物分解速率测定第33页
    2.4 数据处理方法第33-34页
第三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环境因子的影响第34-40页
    3.1 前言第34页
    3.2 模拟气候变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4-36页
        3.2.1 模拟增温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3.2.2 模拟增温对高寒人工草地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5页
        3.2.3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 模拟气候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36-38页
        3.3.1 模拟增温对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36-37页
        3.3.2 模拟增温对高寒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37页
        3.3.3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第37-38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38-40页
        3.4.1 讨论第38-39页
        3.4.2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第40-49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4.3 研究结果第41-47页
        4.3.1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返青期的影响第41-42页
        4.3.2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繁殖物候的影响第42-43页
        4.3.3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枯黄期的影响第43-44页
        4.3.4 春季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季长度的影响第44-45页
        4.3.5 土壤温湿度与植物物候期之间的关系第45-47页
    4.4 讨论第47-48页
        4.4.1 不同年份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第47页
        4.4.2 不同物种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第47-48页
    4.5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第49-58页
    5.1 前言第4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5.3 研究结果第50-56页
        5.3.1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植株高度的影响第50-51页
        5.3.2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叶面积的影响第51-52页
        5.3.3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比叶面积的影响第52-53页
        5.3.4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植物叶片C、N含量的影响第53-54页
        5.3.5 环境因子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54-55页
        5.3.6 植物返青期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55-56页
    5.4 讨论第56-57页
        5.4.1 植物叶片性状对增温增水的响应第56-57页
        5.4.2 植物返青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57页
    5.5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58-69页
    6.1 前言第5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6.3 研究结果第59-67页
        6.3.1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群落组成的影响第59-62页
        6.3.2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62-64页
        6.3.3 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64-66页
        6.3.4 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66-67页
    6.4 讨论第67-68页
        6.4.1 增温时间长度对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67-68页
        6.4.2 不同功能群植物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第68页
    6.5 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第69-81页
    7.1 前言第69-70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70页
    7.3 研究结果第70-79页
        7.3.1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盖度的影响第70-72页
        7.3.2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高度的影响第72-73页
        7.3.3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第73-75页
        7.3.4 长期增温对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第75页
        7.3.5 环境因子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第75-76页
        7.3.6 物候期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第76-77页
        7.3.7 多样性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第77页
        7.3.8 环境因子、物候期、群落结构、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77-79页
    7.4 讨论第79-80页
        7.4.1 模拟气候变化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第79页
        7.4.2 模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第79-80页
        7.4.3 环境因子与物候期、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第80页
    7.5 小结第80-81页
第八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高寒草地碳收支的影响第81-102页
    8.1 前言第81-82页
    8.2 材料与方法第82页
    8.3 研究结果第82-99页
        8.3.1 增温对高寒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第82页
        8.3.2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的影响第82-87页
        8.3.3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呼吸(ER)的影响第87-91页
        8.3.4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地土壤呼吸(SR)的影响第91-94页
        8.3.5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净交换(NEE)的影响第94-96页
        8.3.6 增温增水对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第96-97页
        8.3.7 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对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碳收支的影响第97-98页
        8.3.8 增温对碳收支的综合影响第98-99页
    8.4 讨论第99-100页
        8.4.1 高寒草甸不同碳收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第99-100页
        8.4.2 不同草地类型碳收支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差异性响应第100页
        8.4.3 高寒草地碳汇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第100页
    8.5 小结第100-102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5页
    9.1 结论第102-104页
    9.2 研究展望第104页
    9.3 政策建议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介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支撑在内框架加固中的应用研究及措施
下一篇: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及地震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