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濮阳市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2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况第18-28页
    2.1 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第18-19页
        2.1.1 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第18页
        2.1.2 系统建设的目标第18页
        2.1.3 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第18-19页
    2.2 系统整体建设情况第19-27页
        2.2.1 总体建设情况第19-20页
        2.2.2 系统架构第20-24页
        2.2.3 系统主要功能第24-25页
        2.2.4 系统外部接口第25-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效果评价必要性研究第28-33页
    3.1 电网概况第28页
        3.1.1 企业基本情况第28页
        3.1.2 用户基本情况第28页
    3.2 系统现状分析第28-31页
        3.2.1 主站现状第28-29页
        3.2.2 采集终端现状第29-30页
        3.2.3 通信信道现状第30页
        3.2.4 电能表现状第30页
        3.2.5 检验测试体系现状第30页
        3.2.6 运行管理现状第30-31页
    3.3 系统效果评价必要性分析第31-32页
        3.3.1 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第31页
        3.3.2 保证可行性研究公正性的需要第31-32页
        3.3.3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需要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效益分析第33-41页
    4.1 经济效益分析第33-35页
        4.1.1 收益来源第33-34页
        4.1.2 资金筹措第34页
        4.1.3 投资利润分析及回收测算第34-35页
    4.2 管理效益分析第35-38页
        4.2.1 营销管理机制创新程度第35-37页
        4.2.2 公司管理水平第37-38页
    4.3 社会效益分析第38-40页
        4.3.1 对社会用电的影响第38-39页
        4.3.2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第39页
        4.3.3 促进节能减排第39页
        4.3.4 潜在社会影响第39-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1-58页
    5.1 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第41页
    5.2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第41-42页
    5.3 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42-47页
        5.3.1 系统主站及设备指标第43-44页
        5.3.2 通信质量指标第44页
        5.3.3 系统覆盖率指标第44-45页
        5.3.4 功能核算指标第45-46页
        5.3.5 经济效益指标第46页
        5.3.6 管理效益指标第46页
        5.3.7 社会效益指标第46-47页
    5.4 具体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第47-52页
        5.4.1 系统主站及设备指标第47-49页
        5.4.2 通信质量指标第49-50页
        5.4.3 系统覆盖率指标第50-51页
        5.4.4 功能核算指标第51-52页
        5.4.5 经济效益指标第52页
        5.4.6 管理效益指标第52页
        5.4.7 社会效益指标第52页
    5.5 指标评价要求第52-57页
        5.5.1 业务应用需求分析第52-53页
        5.5.2 数据流量分析第53-55页
        5.5.3 系统数据采集成功率指标第55-56页
        5.5.4 采集系统其它指标的要求第56-57页
    5.6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第58-78页
    6.1 权重的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第58-64页
        6.1.1 AHP基本原理及特点第58-59页
        6.1.2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向量的基本步骤第59-62页
        6.1.3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第62-64页
    6.2 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第64-74页
        6.2.1 模糊理论基础第64-72页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第72页
        6.2.3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第72-74页
    6.3 濮阳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综合评价第74-77页
        6.3.1 单因素评价第74-76页
        6.3.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76-77页
        6.3.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77页
    6.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DOM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及提高吲哚美辛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下一篇:绿茶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