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RCEP谈判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3 研究目的第13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1.3.1 创新之处第15页
        1.3.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1 贸易便利化第16页
        2.1.2 RCEP—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第16-18页
    2.2 相关理论述评第18-19页
        2.2.1 交易成本理论第18-19页
        2.2.2 “轮轴一辐条”理论第19页
    2.3 文献综述第19-24页
        2.3.1 贸易便利化测评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3.2 便利化对贸易流量影响的相关研究第21-22页
        2.3.3 RCEP制造业产品贸易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2.3.4 评价第23-24页
第三章 中国对RCEP制造业产品出口的现状第24-32页
    3.1 制造业产品的统计范围第24-25页
    3.2 中国对RCEP谈判国出口制造业产品的概况第25-32页
        3.2.1 出口规模第25-28页
        3.2.2 出口结构第28-30页
        3.2.3 市场布局第30-32页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比较分析第32-44页
    4.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3页
    4.2 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第33-38页
        4.2.1 数据来源第33-34页
        4.2.2 数据处理第34-38页
    4.3 RCEP谈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分析第38-44页
        4.3.1 整体水平分析第38-40页
        4.3.2 单一指标水平分析第40-44页
第五章 RCEP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4-53页
    5.1 引力模型的选用第44页
    5.2 指标选取及解释说明第44-45页
    5.3 模型构建第45页
    5.4 数据来源第45-46页
    5.5 平稳性检验第46-48页
    5.6 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第48-53页
        5.6.1 基于国别指数的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第48-50页
        5.6.2 基于一级指数的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第50-53页
第六章 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RCEP谈判国的思路第53-59页
    6.1 推动RCEP谈判,加快区域联通第53-54页
        6.1.1 抓住历史机遇,推动RCEP谈判进程第53页
        6.1.2 结合“一带一路”,加速互联互通第53-54页
    6.2 完善区域海关管理,提高整体通关效率第54-55页
        6.2.1 统一审批标准第54页
        6.2.2 简化进出口程序第54-55页
    6.3 提升中国电子商务水平,普及互联网政企利用第55-56页
        6.3.1 建设信息共享与分析的“大数据”体系第55-56页
        6.3.2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第56页
    6.4 建设通关口岸基础设施,提高进口国口岸效率第56-59页
        6.4.1 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第56-57页
        6.4.2 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第57页
        6.4.3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第57-58页
        6.4.4 加强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详细介绍》翻译报告—工具型翻译视角
下一篇:External Envelope Specification(节选)翻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