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A—二亚胺镍催化烯烃聚合及复合材料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聚乙烯工业发展第10-11页
    1.2 烯烃催化剂的发展第11-17页
        1.2.1 Z-N烯烃催化剂第11-12页
        1.2.2 茂金属烯烃催化剂第12-13页
        1.2.3 非茂前过渡金属烯烃催化剂第13-14页
        1.2.4 后过渡金属烯烃催化剂第14-17页
    1.3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第17-20页
        1.3.1 石墨烯第17页
        1.3.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第17-18页
        1.3.3 聚烯烃与石墨烯的复合方法第18-19页
        1.3.4 聚烯烃/石墨烯发展现状第19-20页
    1.4 论文的提出第20-22页
第二章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试剂及仪器第23-24页
    2.3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第24-25页
        2.3.1 泡沫状石墨烯的制备第24页
        2.3.2 原位复合法制备泡沫状石墨烯/聚烯烃复合材料第24-2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5-29页
        2.4.1 泡沫状石墨烯形貌表征第25-26页
        2.4.2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导率测试第26页
        2.4.3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26-28页
        2.4.4 聚烯烃/石墨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2页
第三章 三维结构蒽骨架上带有不同取代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乙烯聚合第32-46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试剂及仪器第33-34页
    3.3 催化剂的制备第34-39页
        3.3.1 NiBr_2 (DME)的合成第34-35页
        3.3.2 (E)2,3,6,7-四甲氧基-9,10-二甲基-12-(2,6-二异丙基苯亚胺)-11-蒽酮的合成第35-36页
        3.3.3 N,N-二(2,6-二异丙基)-2,6-二叔丁基蒽烯-11,12-二亚胺溴化镍(Cat3)的合成第36-39页
    3.4 乙烯聚合实验第39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39-44页
        3.5.1 核磁图及结构式分析第40-43页
        3.5.2 配体及催化剂红外谱图分析第43-44页
        3.5.3 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苊骨架上带有不同取代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烯的聚合第46-64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试剂及仪器第47-48页
    4.3 配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48-53页
        4.3.1 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5,6-(4-二苯基)苊烯-1,2-二亚胺配体的制备第48-49页
        4.3.2 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5,6-二(4-对羟基苯基)苊烯-1,2-二亚胺配体及催化剂(Cat4)的制备第49-51页
        4.3.3 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5,6-二(4-对氨基苯基)苊烯-1,2-二亚胺配体的制备第51-52页
        4.3.4 N,N-二(2,6-二异丙基苯基)-5,6-二(4-对羟甲基苯基)苊烯-1,2-二亚胺配体及催化剂(Cat5)的制备第52-53页
    4.4 乙烯聚合实验第53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53-62页
        4.5.1 核磁图及结构式分析第55-60页
        4.5.2 配体及催化剂红外图谱分析第60-61页
        4.5.3 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亚胺上含有不同取代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烯聚合第64-76页
    5.1 引言第64-65页
    5.2 试剂及仪器第65-66页
    5.3 配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66-69页
        5.3.1 N,N-二(2,4-二甲基-6-二苯甲基)-5,6-二(4-对羟甲基苯基)苊烯-1,2-二亚胺溴化镍的制备(Cat6)第66-68页
        5.3.2 N,N-二(2,6-二苯甲基-4-甲基)-5,6-二(4-对羟甲基苯基)苊烯-1,2-二亚胺的合成第68-69页
    5.4 乙烯聚合实验第69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5.5.1 核磁图及结构式分析第71-74页
        5.5.2 配体及催化剂红外谱图分析第74页
        5.5.3 聚合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