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1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2页
        1.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2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2 国内外研究评价第18-2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5-28页
        1.3.1 研究思路第25-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8-31页
        1.4.1 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29-31页
第二章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阐释第31-37页
    2.1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基本概念第31-33页
        2.1.1 跨界水污染第31-32页
        2.1.2 流域治理第32-33页
        2.1.3 府际协同治理第33页
    2.2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理论基础第33-37页
        2.2.1 协同治理理论第33-34页
        2.2.2“公地悲剧”理论第34-35页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5-36页
        2.2.4 集体行动的逻辑第36-37页
第三章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37-43页
    3.1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7-40页
        3.1.1 湘江流域跨区域水污染行政协同治理主体不明确第37-38页
        3.1.2 湘江流域跨区域水污染行政协同治理制度不健全第38-39页
        3.1.3 湘江流域跨区域水污染行政协同治理工具不先进第39-40页
    3.2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0-43页
        3.2.1 缺乏权威的湘江全流域治理权责分配机制第40-41页
        3.2.2 缺乏明确的湘江全流域治理规划协同机制第41页
        3.2.3 缺乏完善的湘江全流域治理立法定规机制第41-42页
        3.2.4 缺乏长远的湘江全流域治理绩效考核机制第42页
        3.2.5 缺乏多方的湘江全流域治理资金合作机制第42页
        3.2.6 缺乏高效的湘江全流域治理信息共享机制第42-43页
第四章 国外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主要做法与经验第43-49页
    4.1 莱茵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主要经验第43-45页
        4.1.1 建立跨界水环境整体治理的组织决策机构第43-44页
        4.1.2 签署跨界水污染合作治理的强制法律公约第44页
        4.1.3 开展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的集体行动计划第44-45页
    4.2 泰晤士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主要经验第45-46页
        4.2.1 推进流域管理体制革命第45-46页
        4.2.2 整合升级污水处理系统第46页
        4.2.3 保障治理财政支持系统第46页
    4.3 密西西比河流域跨界水污染府际协同治理机制的主要经验第46-49页
        4.3.1 建立跨州际水系协同机构第47页
        4.3.2 推进依法治水体系建设第47-48页
        4.3.3 完善流域治理成本分摊机制第48-49页
第五章 湘江流域跨界水污染的府际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9-59页
    5.1 改革以罚为主的跨界水污染治理利益机制第49-50页
        5.1.1 加快建设有偿排污权交易机制第49页
        5.1.2 实行异地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第49-50页
    5.2 建设合法高效的跨界水污染治理互动机制第50-51页
        5.2.1 树立流域管理的共赢机制第50页
        5.2.2 建立高效合作组织机制第50-51页
        5.2.3 实行联合执法机制第51页
    5.3 建立统一联动的跨界水污染治理沟通机制第51-52页
        5.3.1 鼓励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第51-52页
        5.3.2 建立公众参与举报机制第52页
        5.3.3 完善决策听证机制第52页
    5.4 建立多方参与的跨界水污染治理协商机制第52-54页
        5.4.1 加快制定我国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立法机制第52-53页
        5.4.2 探索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第53页
        5.4.3 加快建设应急预警处罚机制第53-54页
    5.5 搭建监测预警的跨界水污染治理信息机制第54-55页
        5.5.1 建立覆盖湘江流域的水质监测网络机制第54页
        5.5.2 建立治污工作例会机制第54-55页
        5.5.3 建立公开的政府信息共享机制第55页
    5.6 推广政府购买的跨界水污染治理财政机制第55-56页
        5.6.1 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机制第55页
        5.6.2 改革财政环保支出效率机制第55-56页
        5.6.3 加强市场化资金运作机制第56页
    5.7 推进产业升级的跨界水污染治理规划机制第56-57页
        5.7.1 启动流域水体调研规划机制第56-57页
        5.7.2 推动流域企业转型升级机制第57页
    5.8 实现常态问责的跨界水污染治理评估机制第57-59页
        5.8.1 实行绿色GDP政绩考核机制第57-58页
        5.8.2 推行常态问责绩效考核机制第58页
        5.8.3 推进“市长-河长”负责机制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像量子中值滤波与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A—二亚胺镍催化烯烃聚合及复合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