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前言 | 第15-30页 |
1.1 植物miRNA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1.1 植物miRNA的加工及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1.1.2 植物miRNA的生物功能 | 第16-19页 |
1.2 植物lncRNA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2.1 Lnc RNAs产生及其分类 | 第19-21页 |
1.2.2 植物lncRNAs作用机制 | 第21-23页 |
1.2.3 植物lncRNA的生物学功能 | 第23-25页 |
1.2.3.1 LncRNA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 第23-24页 |
1.2.3.2 LncRNA与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关系 | 第24-25页 |
1.3 Ta-siRNA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1.3.1 Ta-siRNA的形成机制 | 第25-26页 |
1.3.2 MiRNA—TAS—tasiRNA—target gene级联反应的类型及功能 | 第26-27页 |
1.4 LncRNA与miRNA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53页 |
2.1 材料 | 第30-3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2 菌株和载体 | 第30页 |
2.1.3 试剂 | 第3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2.1.5 PCR引物 | 第30-31页 |
2.2 方法 | 第31-53页 |
2.2.1 Mul-miR3954靶基因的预测 | 第31页 |
2.2.2 MiR3954切割靶基因MuLnc1产生ta-siRNAs的验证 | 第31-38页 |
2.2.2.1 mRNA杂交 | 第31-36页 |
2.2.2.2 sRNA杂交 | 第36-38页 |
2.2.3 cDNA的合成 | 第38-39页 |
2.2.4 MulMIR3954基因的PCR扩增 | 第39页 |
2.2.5 桑树MulMIR3954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39-40页 |
2.2.6 PCR扩增产物纯化 | 第40-41页 |
2.2.7 MulMIR3954扩增片段与克隆载体的链接 | 第41页 |
2.2.8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第41页 |
2.2.9 阳性质粒鉴定 | 第41页 |
2.2.10序列检测 | 第41页 |
2.2.11 MulMIR3954连接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3页 |
2.2.12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43页 |
2.2.13 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筛选与鉴定 | 第43-44页 |
2.2.14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植株RNA提取 | 第44页 |
2.2.15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Northern杂交 | 第44-45页 |
2.2.16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荧光定量PCR | 第45页 |
2.2.17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45页 |
2.2.18 MulMIR3954拟南芥植株接种Pst DC3000和CFU值测定 | 第45页 |
2.2.19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的盐和干旱胁迫处理 | 第45页 |
2.2.20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5-47页 |
2.2.21 MuLnc1基因序列扩增 | 第47页 |
2.2.22 PCR产物纯化 | 第47页 |
2.2.23 MuLnc1与其同源序列的核苷酸对比分析 | 第47页 |
2.2.24 桑树中MuLnc1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47-48页 |
2.2.25 MuLnc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页 |
2.2.26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转化 | 第48页 |
2.2.27 转MuLnc1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筛选与鉴定 | 第48-49页 |
2.2.28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植株RNA提取 | 第49页 |
2.2.29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荧光定量PCR | 第49页 |
2.2.30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Northern杂交 | 第49页 |
2.2.31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49页 |
2.2.32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植株接种Pst DC3000和CFU值测定 | 第49页 |
2.2.33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的盐和干旱胁迫处理 | 第49页 |
2.2.34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49页 |
2.2.35 Mul-CML27基因的PCR扩增 | 第49-50页 |
2.2.36 PCR产物纯化 | 第50页 |
2.2.37 Mul-CML2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页 |
2.2.38 桑树中Mul-CML27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50页 |
2.2.39 Mul-CML27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2.2.40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转化 | 第51页 |
2.2.41 Mul-CML27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筛选与鉴定 | 第51页 |
2.2.42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RNA提取 | 第51页 |
2.2.43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荧光定量和Northern blot | 第51页 |
2.2.44 转基因拟南芥Mul-CML27表型分析 | 第51页 |
2.2.45 Mul-CML27拟南芥植株接种Pst DC3000和CFU值测定 | 第51页 |
2.2.46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的盐和干旱胁迫处理 | 第51页 |
2.2.47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51页 |
2.2.48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与转MuLnc1基因拟南芥杂交与杂交苗的鉴定 | 第51-52页 |
2.2.49 杂交苗RNA提取 | 第52页 |
2.2.50 杂交苗Northern blot和荧光定量 | 第52页 |
2.2.51 杂交苗中ta-siRNA表达量分析 | 第52页 |
2.2.52 杂交苗植株接种Pst DC3000和CFU值测定 | 第52页 |
2.2.53 杂交苗干旱和盐处理 | 第52页 |
2.2.54 杂交苗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78页 |
3.1 桑树miR3954-Mu Lnc-tasiRNA级联途径的鉴定 | 第53-54页 |
3.1.1 桑树mul-miR3954可以靶向MuLnc1 | 第53页 |
3.1.2 Mul-miR3954可以切割MuLnc1产生ta-siRNAs | 第53-54页 |
3.2 MulMIR3954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54-61页 |
3.2.1 MulMIR3954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4-55页 |
3.2.2 Mul-miR3954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3.2.3 MulMIR3954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56-61页 |
3.2.3.1 MulMIR395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57页 |
3.2.3.2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鉴定 | 第57-58页 |
3.2.3.3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58-59页 |
3.2.3.4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 | 第59页 |
3.2.3.5 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对干旱和盐胁迫的抗性 | 第59-61页 |
3.3 MuLnc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61-67页 |
3.3.1 MuLnc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61-62页 |
3.3.2 MuLnc1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62页 |
3.3.3 MuLnc1的生物功能分析 | 第62-67页 |
3.3.3.1 MuLnc1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3页 |
3.3.3.2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鉴定 | 第63-64页 |
3.3.3.3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64-65页 |
3.3.3.4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分析 | 第65-66页 |
3.3.3.5 转MuLnc1基因拟南芥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 | 第66-67页 |
3.4 桑树钙调素类似蛋白基因CML27的克隆以及功能分析 | 第67-74页 |
3.4.1 桑树钙调素类似蛋白基因CML27的克隆 | 第67页 |
3.4.2 Mul-CML27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7-70页 |
3.4.3 Mul-CML27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 第70页 |
3.4.4 Mul-CML27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 第70-74页 |
3.4.4.1 Mul-CML27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3.4.4.2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鉴定 | 第71-72页 |
3.4.4.3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 第72-73页 |
3.4.4.4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对Pst DC3000的抗性分析 | 第73页 |
3.4.4.5 转Mul-CML27基因拟南芥对干旱和盐胁迫抗性 | 第73-74页 |
3.5 Mul-miR3954-Mu Lnc1-ta-siRNA级联途径功能分析 | 第74-78页 |
3.5.1 转MuLnc1和转MulMIR3954基因拟南芥杂交苗的获得和鉴定 | 第74-76页 |
3.5.2 Mul-miR3954-MuLnc1-ta-siRNA级联的功能分析 | 第76-77页 |
3.5.3 杂交苗盐和干旱胁迫抗性 | 第77-78页 |
4. 讨论 | 第78-82页 |
4.1 Mul-miR3954和MulLnc1的生物功能 | 第78-79页 |
4.2 Mul-CML27的生物功能 | 第79-80页 |
4.3 Mul-miR3954-Mu Lnc1-tasiRNA级联的功能 | 第80-82页 |
5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