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混凝土机械与设备论文--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搅拌车论文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研制与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混凝土搅拌站一般结构组成第11-12页
    1.3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及分析第12-15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3 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 研制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的目的第15-16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2章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整体设计第17-27页
    2.1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的设计要求第17-19页
        2.1.1 设计原则第17-18页
        2.1.2 设计指标第18-19页
    2.2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的设计组成第19-24页
        2.2.1 配料系统的设计组成第20-21页
        2.2.2 计量搅拌系统的设计组成第21-23页
        2.2.3 控制台系统的设计组成第23-24页
    2.3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的设计功能第24-26页
        2.3.1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操作流程第24-25页
        2.3.2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设计关键技术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混凝土搅拌站硬件系统设计第27-41页
    3.1 各主要模块的设计第27-32页
        3.1.1 微控制器的选型第27-30页
        3.1.2 称重传感器的设计第30-31页
        3.1.3 RS485总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第31页
        3.1.4 模拟显示器的设计第31-32页
    3.2 配料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第32-34页
        3.2.1 配料系统设计原理第32页
        3.2.2 配料系统控制电路设计第32-34页
    3.3 计量搅拌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第34-36页
        3.3.1 计量搅拌系统设计原理第34-36页
        3.3.2 计量搅拌系统控制电路设计第36页
    3.4 控制台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第36-38页
        3.4.1 控制台系统设计原理第36页
        3.4.2 控制台系统控制电路设计第36-38页
    3.5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第38-40页
        3.5.1 干扰信号的产生第38页
        3.5.2 配料控制器的抗干扰设计第38-39页
        3.5.3 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试第39页
        3.5.4 结果分析第39-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混凝土搅拌站模拟器软件设计第41-59页
    4.1 软件程序总体设计第41-42页
        4.1.1 控制程序的模块化结构第41-42页
        4.1.2 软件模块之间协调第42页
    4.2 配料系统模块程序设计第42-46页
        4.2.1 配料系统模块程序设计流程第43-44页
        4.2.2 配料系统模块程序设计代码第44-46页
    4.3 计量搅拌系统模块程序设计第46-51页
        4.3.1 计量搅拌系统模块程序设计流程第46-49页
        4.3.2 计量搅拌系统模块程序设计代码第49-51页
    4.4 控制台系统模块程序设计第51-57页
        4.4.1 配方输入子程序模块程序设计代码第51-53页
        4.4.2 按键扫描子程序模块程序设计代码第53-55页
        4.4.3 LCD液晶显示子程序模块程序设计代码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配料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第59-75页
    5.1 配料控制过程分析第59-64页
        5.1.1 配料流程分析第59-60页
        5.1.2 称重原理第60页
        5.1.3 影响配料控制精度因素第60-62页
        5.1.4 物料称重的数学模型第62-64页
    5.2 配料控制方法的选用第64-66页
        5.2.1 常用配料控制方法分析第64-65页
        5.2.2 常用的配料控制算法第65页
        5.2.3 配料控制方法的特点第65-66页
    5.3 控制算法的设计第66-73页
        5.3.1 高低速控制原理第66-69页
        5.3.2 中值迭代算法的实现第69-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方美学在软装设计中的实践与探讨--以武汉万科翡翠滨江样板间软装设计为例
下一篇:论海岛民居的“活态”传承--以涠洲岛民居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