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 导言 | 第9-2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1-18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9-22页 |
(五)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利益机制构建的现实依据 | 第24-29页 |
(一) 利益分化日益凸显 | 第24-25页 |
(二) 利益关系日益复杂 | 第25-27页 |
(三) 价值取向日益多元 | 第27-29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利益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9-39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 | 第29-34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关系的思想 | 第29-30页 |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整体利益的思想 | 第30-32页 |
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整体利益和利益关系的思想 | 第32-34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理论 | 第34-36页 |
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价值认同的思想 | 第34-35页 |
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价值认同的思想 | 第35-36页 |
(三) 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借鉴 | 第36-39页 |
1. 西方学者关于利益的思想 | 第36-38页 |
2. 西方学者关于价值认同的思想 | 第38-39页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利益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39-45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39-40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利益表达机制 | 第40-41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利益共享机制 | 第41-43页 |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利益整合机制 | 第43-45页 |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利益机制运行的基本条件 | 第45-49页 |
(一) 以健全的制度保障为制度基础 | 第45-46页 |
(二) 以和谐的社会关系为社会基础 | 第46-47页 |
(三) 以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为个体基础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