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高效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

致谢第6-7页
序言第7-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35页
    1.1 生物脱氮是水体氮素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第18-20页
    1.2 全程反硝化是生物脱氮的主流技术第20-26页
        1.2.1 全程反硝化微生物特性第20-24页
        1.2.2 全程反硝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第24-26页
    1.3 厌氧氨氧化是生物脱氮的升级技术第26-32页
        1.3.1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特性第27-31页
        1.3.2 厌氧氨氧化工艺及其限制因素第31-32页
    1.4 高效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意义与挑战第32-33页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线路第33-35页
第二章 高效全程反硝化工艺过程特性研究第35-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2.1.1 模拟废水第35-36页
        2.1.2 试验装置第36页
        2.1.3 颗粒污泥物化特性表征第36-37页
        2.1.4 颗粒污泥比活性测定第37-38页
        2.1.5 反应器物理特性测定第38页
        2.1.6 颗粒污泥临界沉降密度(ρ_(gc))计算第38-39页
        2.1.7 颗粒污泥床剪切力计算第39-40页
        2.1.8 反应液缓冲强度计算第40页
        2.1.9 反应液碱度增量计算第40页
        2.1.10 化学分析方法第40-41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2.2.1 高效反硝化颗粒污泥上浮特性与控制第41-48页
        2.2.2 高效反硝化颗粒污泥自碱化特性与控制第48-53页
    2.3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高效短程反硝化工艺过程控制技术研究第54-7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61页
        3.1.1 反应器运行第54-55页
        3.1.2 微生物菌群第55-57页
        3.1.3 基质降解动力学第57-58页
        3.1.4 关键功能酶活性第58页
        3.1.5 定量PCR第58-59页
        3.1.6 功能基因表达第59-60页
        3.1.7 化学分析方法第60-6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1-75页
        3.2.1 碱度抑制型亚硝氮积累控制术第61-68页
        3.2.2 硝氮抑制型亚硝氮积累控制术第68-75页
    3.3 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高效短程反硝化工艺过程优化的研究第76-9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6-80页
        4.1.1 试验菌群第76-77页
        4.1.2 基质影响试验设计第77页
        4.1.3 环境条件试验设计第77-78页
        4.1.4 酶活性测定第78-79页
        4.1.5 功能基因表达第79-80页
        4.1.6 化学分析方法第8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80-95页
        4.2.1 高效短程反硝化工艺的基质优化第80-90页
        4.2.2 高效短程反硝化工艺的操作条件第90-95页
    4.3 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高效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性能研究第96-11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96-100页
        5.1.1 模拟废水第96-97页
        5.1.2 试验装置第97-98页
        5.1.3 试验设计第98-99页
        5.1.4 菌群分析第99-100页
        5.1.5 化学分析方法第10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00-108页
        5.2.1 不同基质比例下Anbon工艺的运行性能第100-103页
        5.2.2 不同基质浓度下Anbon工艺的运行性能第103-108页
    5.3 小结第108-11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0-113页
    6.1 主要结论第110-112页
    6.2 创新点第112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35页
个人简介第135-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6-142页
    一、发表论文情况第136-141页
    二、授权专利情况第141-142页
    三、获得奖励情况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语文新诗教学策略探究
下一篇:内地与港澳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1-9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