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广西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5页
     ·理论意义第12-13页
     ·实践意义第13-15页
   ·研究对象第15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8-22页
     ·概念基础综述第18-20页
     ·职业高原的测量工具研究第20页
     ·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研究第20-21页
     ·职业高原应对策略研究第21页
     ·评述第21-22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22-26页
     ·教师职业高原的定义第22页
     ·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主要特征研究第22-23页
     ·教师职业高原的原因研究第23-24页
     ·教师职业高原的应对策略研究第24-25页
     ·评述第25-26页
第三章 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相关理论概述第26-32页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6-28页
     ·高原现象第26页
     ·职业高原现象第26-27页
     ·职业高原与职业枯竭第27页
     ·职业高原与职业韧性第27-28页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32页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第28-29页
     ·女性社会学理论第29-30页
     ·女性心理学理论第30-32页
第四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调查研究与分析第32-52页
   ·问卷发放情况第32页
   ·样本基本情况简介第32-36页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状的研究与分析第36-51页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总体现状的描述性统计第36页
     ·桂林市各年龄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36-39页
     ·桂林市各职称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39-41页
     ·桂林市各教龄阶段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1-43页
     ·桂林市各学历层次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3-45页
     ·桂林市各学校类型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5-46页
     ·桂林市各职务类型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6-47页
     ·桂林市各任教科目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7-48页
     ·桂林市各婚姻状态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8-49页
     ·桂林市各生育状态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49-51页
     ·桂林市各工作性质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特点第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的原因分析第52-61页
   ·学校层面因素第52-55页
     ·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第52-54页
     ·工作负荷量大第54页
     ·工作氛围欠融洽第54-55页
   ·个人层面因素第55-57页
     ·职业发展动力不足第56页
     ·知识结构不合理第56-57页
     ·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第57页
   ·社会层面因素第57-61页
     ·社会对中学女教师期望过高第58-59页
     ·教师职业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第59-61页
第六章 桂林市中学女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对策研究第61-69页
   ·学校层面对策第61-65页
     ·健全教师管理体制第61-63页
     ·切实减轻教师压力负担第63-64页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第64页
     ·鼓励职后教育第64-65页
   ·教师层面对策第65-67页
     ·激发自身职业发展动力第65页
     ·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第65-66页
     ·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第66页
     ·增强职业韧性第66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第66页
     ·善于与家人沟通,获取家庭支持第66-67页
   ·社会层面对策第67-69页
     ·关心中学女性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地位第67页
     ·重塑新型女性发展观,为女性教师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第67页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第67-69页
第七章 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第69-71页
   ·研究的结论第69页
   ·研究的不足第69页
   ·后续研究的建议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附录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的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以南宁市W城区为例
下一篇:县域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研究--以广西F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