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穿越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安全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隧道安全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离散元法第18-26页
    2.1 离散元法介绍第18-19页
        2.1.1 离散元的发展历史第18页
        2.1.2 离散元的实际意义第18-19页
    2.2 离散元法基本方程第19-20页
        2.2.1 物理方程第19页
        2.2.2 运动方程第19-20页
    2.3 块体与接触面的表示方法第20-21页
        2.3.1 块体的表示方法第20页
        2.3.2 接触面的表示方法第20-21页
    2.4 块体与接触面的本构模型第21-23页
        2.4.1 块体的本构模型第21-22页
        2.4.2 节理的本构模型第22-23页
    2.5 离散元法模拟过程第23-24页
    2.6 三维离散元法第24-25页
    2.7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节理岩体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26-74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26页
    3.2 节理面的性质第26-28页
        3.2.1 节理面的强度性质第26-27页
        3.2.2 节理面的变形性质第27-28页
    3.3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的选取第28-30页
        3.3.1 洞周收敛位移指标的不足第28-29页
        3.3.2 塑性区面积指标的不足第29页
        3.3.3 节理面剪切滑移区面积指标的合理性第29-30页
    3.4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正交试验设计第30-34页
        3.4.1 正交试验基础第30-31页
        3.4.2 试验因素及水平数的确定第31-32页
        3.4.3 正交表的设计第32-34页
    3.5 层状节理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34-53页
        3.5.1 模型的建立第34-37页
        3.5.2 岩块力学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37-42页
        3.5.3 节理力学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42-47页
        3.5.4 节理岩体综合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47-53页
    3.6 交叉状节理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53-72页
        3.6.1 模型的建立第53-56页
        3.6.2 岩块力学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56-61页
        3.6.3 节理力学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61-66页
        3.6.4 节理岩体综合性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66-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喷锚支护对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第74-93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74页
    4.2 喷锚支护对围岩的作用第74-75页
        4.2.1 围岩的自承能力第74页
        4.2.2 喷锚支护的作用特点第74-75页
    4.3 层状节理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75-83页
        4.3.1 模型的建立第75-76页
        4.3.2 喷混凝土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76-78页
        4.3.3 锚杆单独作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78-80页
        4.3.4 喷锚支护共同作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80-83页
    4.4 交叉状节理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第83-91页
        4.4.1 模型的建立第83-84页
        4.4.2 衬砌单独作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84-86页
        4.4.3 锚杆单独作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86-88页
        4.4.4 喷锚支护共同作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第88-91页
    4.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节理岩体隧道安全施工技术分析第93-103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93页
    5.2 统一强度理论第93-95页
        5.2.1 双剪单元体模型第93-94页
        5.2.2 统一强度理论计算公式第94-95页
        5.2.3 隧道衬砌安全系数第95页
    5.3 节理岩体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第95-102页
        5.3.1 工程概况第95页
        5.3.2 模型的建立第95-97页
        5.3.3 层状节理岩体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第97-99页
        5.3.4 块状节理岩体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第99-100页
        5.3.5 破碎状节理岩体隧道施工安全性分析第100-102页
    5.4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与展望第103-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A-BP算法的汽车配件需求预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成都80-90年代多层住宅适老化改造研究--以青羊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