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粒子图像测速评估心脏功能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1.2.1 心脏功能的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1.2.2 心脏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 第18-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超声基础 | 第23-39页 |
2.1 超声的发展历史 | 第23-26页 |
2.1.1 A型超声 | 第23-24页 |
2.1.2 B型超声 | 第24-25页 |
2.1.3 M型超声 | 第25页 |
2.1.4 D型超声多普勒诊断法 | 第25-26页 |
2.2 超声的成像方法 | 第26-29页 |
2.2.1 超声诊断换能器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 第26-27页 |
2.2.2 超声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2.3 B-mode超声成像质量的评估及参数选择 | 第29-34页 |
2.3.1 成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 第29-32页 |
2.3.2 成像参数的选择 | 第32-34页 |
2.4 超声造影剂概述 | 第34-38页 |
2.4.1 医学超声造影剂简介 | 第34-36页 |
2.4.2 超声造影剂声学特性 | 第36页 |
2.4.3 超声造影成像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超声粒子图像测速算法 | 第39-58页 |
3.1 互相关算法 | 第41-45页 |
3.1.1 一维互相关 | 第41-42页 |
3.1.2 二维互相关 | 第42页 |
3.1.3 Echo-PIV技术中的互相关分析 | 第42-45页 |
3.2 亚像素定位 | 第45-48页 |
3.3 滤波插值算法 | 第48-52页 |
3.3.1 线性平移不变系统 | 第48-49页 |
3.3.2 滤波器简介 | 第49-50页 |
3.3.3 低通滤波方法 | 第50-51页 |
3.3.4 插值算法 | 第51-52页 |
3.4 错误矢量检测与剔除算法 | 第52-55页 |
3.4.1 错误矢量检测 | 第52-54页 |
3.4.2 均值修正方法 | 第54-55页 |
3.5 心脏左心室内涡旋参数的计算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仿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58-64页 |
4.1 超声造影微泡的制备 | 第58-59页 |
4.2 心脏左心室仿体的制备 | 第59-63页 |
4.2.1 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制备 | 第59-60页 |
4.2.2 仿体的制备 | 第60-62页 |
4.2.3 仿体硬度的测量 | 第62-6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流体实验 | 第64-68页 |
5.1 超声实验系统的介绍 | 第64页 |
5.2 仿真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搭建 | 第64-65页 |
5.3 硅胶仿体实验 | 第65-66页 |
5.4 PVA仿体实验 | 第66页 |
5.5 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6.1 硅胶仿体结果与讨论 | 第68-71页 |
6.2 PVA实验仿体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4页 |
7.2 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展望 | 第7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