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9-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3.2 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1.1 个人理财业务概念及现状 | 第11页 |
2.1.2 银行表内表外业务 | 第11页 |
2.1.3“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标准化债权资产” | 第11-12页 |
2.1.4 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 | 第12页 |
2.2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2.2.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 第12-14页 |
2.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页 |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表象 | 第18-25页 |
3.1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 第18-19页 |
3.2 个人理财业务内部风险 | 第19-20页 |
3.2.1 偿付资金来源问题 | 第19页 |
3.2.2 偿付资金期限错配问题 | 第19-20页 |
3.3 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风险 | 第20-21页 |
3.3.1 互联网理财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3.3.2 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冲击 | 第21页 |
3.4 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案例分析 | 第21-25页 |
3.4.1 建设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信托违约事件 | 第22页 |
3.4.2 G银行中诚信托事件 | 第22-23页 |
3.4.3 违约事件分析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原因分析 | 第25-34页 |
4.1 个人理财业务内部风险原因分析 | 第25-32页 |
4.1.1 表内信贷资产表外化 | 第25-30页 |
4.1.2 信贷资产伪装成非信贷资产 | 第30-32页 |
4.2 个人理财业务外部风险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4.2.1 互联网理财分流银行理财资金 | 第32页 |
4.2.2 互联网理财推高银行资金成本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 第34-45页 |
5.1 贯彻监管部门强制性法规 | 第34-37页 |
5.1.1 监管部门最新法规概述 | 第34-35页 |
5.1.2 银行贯彻监管部门法规具体行动 | 第35-37页 |
5.2 完善银行内部组织模式 | 第37-39页 |
5.2.1 借鉴资产管理部模式 | 第37-39页 |
5.2.2 逐步过渡至独立法人 | 第39页 |
5.3 应对互联网理财 | 第39-45页 |
5.3.1 互联网理财的优缺点分析 | 第39-41页 |
5.3.2 推出银行版“余额宝” | 第41-44页 |
5.3.3 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8页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5-46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1.2 研究的政策建议 | 第46页 |
6.2 论文不足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