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1. 灵芝 | 第12页 |
2. 灵芝的深层培养 | 第12-13页 |
3.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 第13-15页 |
4. 灵芝酸的生物合成代谢 | 第15-20页 |
5. 次级代谢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和Velvet蛋白 | 第20-21页 |
6. 表观遗传对次级代谢调控的作用 | 第21-24页 |
7.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一章 不同培养方法灵芝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1.1 菌种 | 第26页 |
1.1.2 培养基 | 第26-27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1.2 方法 | 第27-29页 |
1.2.1 灵芝的培养 | 第27-28页 |
1.2.2 灵芝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测定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2.1 HPLC测定总DNA甲基化水平的条件优化 | 第29-33页 |
2.2 不同培养方法的灵芝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 | 第33-3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第二章 DNA甲基化对液体静置培养中灵芝细胞生长和灵芝酸代谢的影响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材料 | 第38-39页 |
1.1.1 菌种 | 第39页 |
1.1.2 培养基 | 第39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1.2 方法 | 第39-41页 |
1.2.1 灵芝的培养 | 第39-40页 |
1.2.2 生物量的测定 | 第40页 |
1.2.3 发酵液pH值的测定 | 第40页 |
1.2.4 发酵液残糖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1.2.5 总灵芝酸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1.2.6 灵芝酸单体的测定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2.1 5-杂氮胞苷处理对灵芝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1-43页 |
2.2 5-杂氮胞苷处理对灵芝酸代谢的影响 | 第43-4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三章 DNA甲基化对灵芝酸代谢酶基因的转录调控 | 第4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1.1 材料 | 第46-47页 |
1.1.1 菌种 | 第46页 |
1.1.2 培养基 | 第46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1.2 方法 | 第47-50页 |
1.2.1 灵芝的培养 | 第47页 |
1.2.2 样品处理 | 第47页 |
1.2.3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表达量 | 第47-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2.1 灵芝RNA的验证(纯度、浓度和完整性) | 第50-51页 |
2.2 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2.3 5-杂氮胞苷处理对灵芝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54页 |
2.4 5-杂氮胞苷处理对次级代谢全局性调控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4页 |
2.5 5-杂氮胞苷处理对S-腺苷甲硫氨酸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4-5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5-58页 |
第四章 5-杂氮胞苷对灵芝细胞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第58-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1.1 材料 | 第59页 |
1.1.1 菌种 | 第59页 |
1.1.2 培养基 | 第59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59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1.2 方法 | 第59-62页 |
1.2.1 灵芝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测定 | 第59页 |
1.2.2 灵芝酸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测定 | 第59-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5页 |
2.1 5-杂氮胞苷对灵芝细胞DNA总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2.2 5-杂氮胞苷对灵芝酸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第63-65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附录1 | 第70-72页 |
附录2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