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1-16页 |
1.2.1 制动踏板感觉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制动踏板感觉的评价方法研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制动踏板感觉特性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18-36页 |
2.1 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制动踏板感觉特性 | 第19-20页 |
2.3 制动踏板感觉的影响因素 | 第20-35页 |
2.3.1 真空助力器总成的影响 | 第20-23页 |
2.3.2 制动器效能的影响 | 第23-26页 |
2.3.3 系统空行程与刚度特性对制动踏板感觉的影响 | 第26-34页 |
2.3.4 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制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6-50页 |
3.1 Simulation X软件简介 | 第36-38页 |
3.2 制动踏板感觉模型的建立 | 第38-49页 |
3.2.1 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2.2 轮地接触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3.2.3 制动踏板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3.2.4 真空助力器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3.2.5 制动总泵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3.2.6 轮边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2.7 制动软管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3.2.8 完整制动系统建模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制动踏板感觉仿真模型的校准与验证 | 第50-56页 |
4.1 仿真模型校准参数输入与测试 | 第50-53页 |
4.1.1 整车基本参数 | 第50-51页 |
4.1.2 制动系统基本参数 | 第51页 |
4.1.3 真空助力器带总泵参数测试 | 第51-52页 |
4.1.4 制动软管膨胀量参数测试 | 第52页 |
4.1.5 前/后制动钳所需液量参数测试 | 第52-53页 |
4.1.6 防火墙沿制动总泵轴线方向的变形 | 第53页 |
4.2 模型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某车型制动踏板感觉调校及优化 | 第56-74页 |
5.1 制动踏板感觉的主观评价 | 第56-59页 |
5.1.1 制动踏板感觉主观评价的意义 | 第56页 |
5.1.2 制动踏板感觉主观评价的内容 | 第56-57页 |
5.1.3 主观评价的标准与评分体系 | 第57-59页 |
5.2 制动踏板感觉客观测试与评价 | 第59-63页 |
5.2.1 制动踏板感觉客观测试的意义 | 第59页 |
5.2.2 制动踏板感觉客观测试内容 | 第59-60页 |
5.2.3 制动踏板感觉客观测试试验条件 | 第60页 |
5.2.4 测试设备及安装 | 第60-63页 |
5.2.5 客观测试标准及评分体系 | 第63页 |
5.3 某车型不良制动踏板感觉的描述 | 第63-66页 |
5.4 某车型制动踏板感觉优化目标 | 第66-69页 |
5.4.1 Benchmark测试曲线与目标优化区间 | 第66-67页 |
5.4.2 曲线差距分析与优化方向 | 第67-68页 |
5.4.3 影响因素分析与实施可行性研究 | 第68-69页 |
5.5 优化方案的模拟仿真计算与实车的主客观评价 | 第69-73页 |
5.5.1 方案模拟仿真计算与曲线对比 | 第69-71页 |
5.5.2 最终方案客观测试与主观评价的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极端条件下制动踏板感觉的解决方案 | 第74-80页 |
6.1 极端环境下制动踏板感觉研究的必要性 | 第74页 |
6.2 极端环境下提高制动真空度的解决方案 | 第74-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总结 | 第80页 |
7.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