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1-12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理论意义第12-13页
     ·现实意义第13-14页
   ·研究现状第14-2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1-24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22-23页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2章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理论概述第24-35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4-26页
     ·关爱的概念界定第24-25页
     ·关爱教育的概念界定第25-26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的基本内涵第26-29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的基本含义第26-27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的基本特征第27-28页
     ·关爱型校园与和谐校园建设第28-29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理论依据第29-32页
     ·马克思的关爱思想第29页
     ·美国诺丁斯的关怀理论第29-3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爱思想第31-32页
     ·当代中国人文关怀的理念第32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32-34页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第32-33页
     ·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第33页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现状及其分析第35-48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调查第35-41页
     ·高校“关爱”情况调查第35-38页
     ·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情况调研第38-41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现状第41-43页
     ·黑龙江省各高校积极推进关爱型校园建设第41-42页
     ·多数高校已建立基本的关爱制度第42-43页
     ·校园文化建设中“关爱”精神和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第43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3-46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制度体系有待继续完善第44页
     ·校园关爱活动的开展存在形式化的问题第44-45页
     ·高校师生幸福指数有待提升第45页
     ·师生间的人文关怀仍需加强第45-46页
   ·影响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因素第46-47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有利因素第46页
     ·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不利因素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加强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第48-64页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第48页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关爱型校园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第48-51页
     ·统一思想大力宣传第48-49页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第49页
     ·详细调研制定计划第49-50页
     ·稳步实施长效监督第50-51页
   ·完善高校关爱型校园建设的制度体系构筑关爱师生的基本保障第51-55页
     ·以人为本注重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关爱导向第51-53页
     ·严爱结合增强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人文关怀第53页
     ·以生活管理制度建设尽显关爱细节第53-55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关爱精神第55-59页
     ·加强活动主体的队伍建设第55-56页
     ·塑造品牌性的关爱活动第56-57页
     ·营造充满关爱的校园环境第57-58页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58-59页
   ·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关爱教育实效性第59-63页
     ·将“学会关心”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第59-61页
     ·加强关爱素质的培养构建关爱型师生关系第61-62页
     ·运用关爱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关爱能力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服务接触理论的高校教学感知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困境及其对策--以“诺贝尔”现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