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 研究缘由 | 第10-11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 道德及大学生道德概述 | 第16-28页 |
·道德的概念及其内容 | 第16-21页 |
·道德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道德的内容 | 第17-21页 |
·大学生道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21-24页 |
·大学生道德的混合型特点 | 第21-23页 |
·大学生道德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大学生的道德好坏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 | 第24-25页 |
·大学生的道德好坏关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 第25-26页 |
·大学生的道德好坏关乎个体的全面发展 | 第26-28页 |
2 大学生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71页 |
·大学生道德问题调查问卷 | 第28-31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8页 |
·调查问卷目的 | 第28-29页 |
·调查问卷对象 | 第29-30页 |
·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大学生道德问题 | 第31-54页 |
·道德认知不统一 | 第31-39页 |
·道德情感不稳定 | 第39-45页 |
·道德意志薄弱 | 第45-47页 |
·道德行为失范 | 第47-54页 |
·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4-71页 |
·学校方面的影响 | 第54-59页 |
·社会方面的影响 | 第59-65页 |
·家庭方面的影响 | 第65-68页 |
·自身方面的影响 | 第68-71页 |
3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及良好道德的培育原则 | 第71-79页 |
·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 | 第71-74页 |
·思想方面基本规范 | 第71-72页 |
·人际交往方面基本规范 | 第72-73页 |
·行为方面基本规范 | 第73-74页 |
·良好道德的培育原则 | 第74-79页 |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原则 | 第74-75页 |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75-76页 |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 第76-77页 |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第77页 |
·坚持学校社会家庭合力教育的原则 | 第77-79页 |
4 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79-99页 |
·提升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有效措施 | 第79-83页 |
·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 | 第79-81页 |
·营造软硬件相配套的和谐校园文化 | 第81-82页 |
·建立完善的道德奖惩机制 | 第82-83页 |
·稳定大学生道德情感的有效措施 | 第83-87页 |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 第84-85页 |
·加强家庭感恩教育 | 第85-86页 |
·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 第86-87页 |
·坚定大学生道德意志的有效措施 | 第87-90页 |
·强化军训中的道德教育 | 第87-88页 |
·开展挫折教育 | 第88-89页 |
·加强自控力与主动性的培养 | 第89-90页 |
·改善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有效措施 | 第90-94页 |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自身综合能力 | 第90-91页 |
·积极发挥大众传播媒体正面导向作用 | 第91-93页 |
·完善道德自律 | 第93-94页 |
·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的措施 | 第94-99页 |
·重视全社会的舆论导向 | 第94-96页 |
·运用新型教学载体建立高校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 第96-97页 |
·重视实践及疏导的家庭教育方式 | 第97-99页 |
结语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