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基本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情感教育概述 | 第20-27页 |
·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情感的界定 | 第20-21页 |
·情感教育的界定 | 第21-22页 |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类别 | 第22-24页 |
·情感互动教育 | 第23页 |
·情感体验教育 | 第23-24页 |
·情感自控教育 | 第24页 |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特征 | 第24-27页 |
·指引性 | 第25页 |
·内隐性 | 第25页 |
·转化性 | 第25-27页 |
3.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综合分析 | 第27-49页 |
·调查对象及实施过程 | 第27页 |
·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46页 |
·部分教育者的情感修养不高 | 第28-32页 |
·情感教育内容不完善 | 第32-37页 |
·情感教育方法陈旧 | 第37-38页 |
·情感教育环境待优化 | 第38-44页 |
·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 第44-46页 |
·大学生情感教育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主观原因 | 第47-48页 |
·客观原因 | 第48-49页 |
4.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 | 第49-65页 |
·增强教育者的情感修养 | 第49-52页 |
·突破思维固化的藩篱 | 第49-51页 |
·增加教育者的情感投入 | 第51-52页 |
·完善情感教育内容 | 第52-54页 |
·拓展情感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 第53页 |
·增强情感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 第53-54页 |
·把握情感教育内容的连贯性 | 第54页 |
·创新情感教育方法 | 第54-57页 |
·改变传统情感教育方式 | 第54-55页 |
·推动“互联网+情感教育” | 第55-57页 |
·优化情感教育环境 | 第57-62页 |
·学校教育是关键 | 第57-59页 |
·家庭教育是纽带 | 第59-61页 |
·社会教育是保障 | 第61-62页 |
·突出情感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 第62-65页 |
·促进大学生的“自省” | 第62-63页 |
·化“自省”为行动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