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含义及特点 | 第18-20页 |
(一)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含义 | 第18页 |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特点 | 第18-20页 |
1、相对性 | 第19页 |
2、时空性 | 第19页 |
3、隐蔽性 | 第19页 |
4、亲民性 | 第19-20页 |
二、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分析——以辽宁省八面城镇某高级中学为个案 | 第20-24页 |
(一)八面城镇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 第20页 |
(二)八面城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 第20-22页 |
1、理论认知的匮乏 | 第20-21页 |
2、对当地乡土资源认识不足 | 第21页 |
3、开发成为形式 忽视利用 | 第21-22页 |
(三)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1、课程本身结构的特点使课程资源单一化 | 第22页 |
2、应试教育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22页 |
3、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阻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22-23页 |
4、沉重的负担降低思想政治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热情 | 第23-24页 |
三、农村高中积极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意义 | 第24-28页 |
(一)对教师的影响 | 第24-25页 |
1、提高自身素质 | 第24页 |
2、转变教学方式 | 第24-25页 |
3、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第25页 |
(二)对学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1、有利于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 | 第25-26页 |
2、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26页 |
(三)对学校的影响 | 第26页 |
(四)对教科书的影响 | 第26-27页 |
(五)对家乡的影响 | 第27-28页 |
四、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 第28-35页 |
(一)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28-29页 |
1、特色性原则 | 第28页 |
2、切合性原则 | 第28页 |
3、实用性原则 | 第28-29页 |
4、开放性原则 | 第29页 |
5、效益性原则 | 第29页 |
(二)农村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开发途径 | 第29-31页 |
1、教师是乡土资源开发的先锋 | 第29-30页 |
2、学校是乡土资源开发的保障 | 第30-31页 |
3、社会是乡土资源开发的有力后盾 | 第31页 |
(三)农村思想政治课乡土资源的利用方法 | 第31-35页 |
1、充分发挥乡土课程资源的作用,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 第31-34页 |
2、密切联系教材,课本知识与乡土资源紧密结合 | 第34-35页 |
五、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一 | 第38-40页 |
附录二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