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奥斯卡·王尔德“尖刻性”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2页 |
| 1“尖刻性”内涵释义 | 第12-17页 |
| ·讽刺的归属——幽默 | 第12-15页 |
| ·幽默与美学 | 第12-13页 |
| ·幽默与语言学 | 第13-14页 |
| ·语言与思想同一性 | 第14-15页 |
| ·讽刺中“尖刻性”内涵 | 第15-17页 |
| ·“尖刻”——幽默讽刺的特质 | 第15页 |
| ·“尖刻性”的内涵 | 第15-17页 |
| 2 张爱玲与奥斯卡·王尔德“尖刻性”内容比较 | 第17-34页 |
| ·论婚恋 | 第18-22页 |
| ·婚恋价值的消解 | 第18-20页 |
| ·家庭道德的重建 | 第20-22页 |
| ·论人生 | 第22-28页 |
| ·“爬着蚤子华美的袍” | 第22-25页 |
| ·“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 | 第25-28页 |
| ·论人性 | 第28-34页 |
| ·负隅顽抗的人性 | 第28-30页 |
| ·人性理想的境界 | 第30-34页 |
| 3 张爱玲与奥斯卡·王尔德“尖刻性”指向比较 | 第34-60页 |
| ·生存境遇 | 第35-45页 |
| ·家族的烙印 | 第36-39页 |
| ·情感的皈依 | 第39-41页 |
| ·时代文化冲击 | 第41-45页 |
| ·存在之思 | 第45-54页 |
| ·通透的鄙夷与悖谬的傲慢 | 第46-49页 |
| ·慈悲的救赎与诗意的殉道 | 第49-54页 |
| ·历史理性 | 第54-60页 |
| ·意识形态的超然 | 第54-56页 |
| ·商业理性的批判 | 第56-60页 |
| 结束语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