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以上海荣威汽车为例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研究背景第13-18页
     ·中国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第13-14页
     ·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恶化第14-15页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导向第15-17页
     ·上海市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第17页
     ·上海是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荣威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第17-18页
   ·研究意义第18-20页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第18-19页
     ·赶超汽车强国的机遇第19页
     ·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荣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提供理论依据第19-20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意义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文献分析法第20-21页
     ·访谈法第21页
     ·问卷调研法第21页
     ·定量分析法第21页
     ·案例分析法第21页
   ·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22-24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技术路线图第23-24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技术基础第24-32页
   ·新能源汽车的内涵及分类第24-27页
     ·混合动力汽车第25-26页
     ·纯电动汽车第26页
     ·燃料电池汽车第26页
     ·各类新能源汽车对比分析第26-27页
   ·相关理论概述第27-32页
     ·战略、战略管理的内涵与发展第27-29页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综述第29-32页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第32-42页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第32-37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第32-35页
     ·新能源乘用车在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第35-36页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分析第36-37页
   ·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第37-39页
     ·美国第37-38页
     ·欧洲第38-39页
     ·日本第39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第39-42页
第四章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环境分析第42-48页
   ·政策环境分析第42-43页
   ·经济环境分析第43-45页
     ·宏观经济环境第43页
     ·GDP及外汇储备第43-44页
     ·利用外资情况第44-45页
     ·通货膨胀和汇率改革第45页
   ·社会环境分析第45-47页
     ·城镇化效应第45-46页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第46页
     ·城市交通与消费者认知第46-47页
   ·技术环境分析第47-48页
第五章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实证研究第48-84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48页
   ·问卷的设计,数据发放及收集第48-51页
     ·问卷设计第48-50页
     ·调查对象的选择和问卷收集第50-51页
   ·新能源汽车认知和使用情况的评价和分析第51-68页
     ·消费者经济情况和社会背景的描述性分析第51-55页
     ·受访对象个体差异特征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影响的方差分析第55-56页
     ·新能源汽车认知和推广情况的描述性分析第56-68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第68-81页
     ·问卷的信度分析第68-70页
     ·问卷的均值分析第70-75页
     ·因子分析第75-76页
     ·因子提取第76-81页
   ·研究小结第81-84页
第六章 上海荣威品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案例研究第84-96页
   ·荣威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第84-85页
   ·荣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微观环境分析第85-92页
     ·内部资源分析第85-90页
     ·SWOT分析第90-92页
   ·荣威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制定第92-96页
     ·战略定位第92-93页
     ·战略目标第93-94页
     ·战略选择第94-96页
第七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一步完善策略第96-105页
   ·存在的问题第96-101页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识程度总体不高第96-97页
     ·消费者认知区域导向明显,易滋生隐性“保护主义”第97-98页
     ·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纯电动汽车是否安全令人担忧第98页
     ·充电桩安装使用不便,消费者买车容易充电难,第98-99页
     ·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难以满足潜在消费者期望第99页
     ·新能源汽车环保性受到质疑第99-100页
     ·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主流消费者难以接受第100-101页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进一步完善策略第101-105页
     ·全方位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第101页
     ·技术标准替代新能源汽车目录,梯度补贴第101-102页
     ·科研机构、生产商强强联合,加快研发提升安全性第102页
     ·政府补贴充电桩安装,过渡阶段推广插电式混动第102页
     ·加快电池技术的研发,推行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方针第102-103页
     ·加快产业链前端技术升级,建造清洁能源充电桩第103-104页
     ·财政分担企业研发成本,加大市场推广形成规模效应第104-105页
第八章总结与展望第105-108页
   ·研究结论第105-106页
   ·研究的局限性第106-107页
   ·研究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附录第112-11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PMSM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汽车营销模式研究--以一汽大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