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压铸的特点及发展 | 第10-11页 |
| ·压铸的特点 | 第10页 |
| ·压铸的应用及发展 | 第10-11页 |
| ·压铸 CAE 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压铸件的缺陷 | 第12-14页 |
| ·压铸模具失效 | 第14-16页 |
| ·压铸模具失效的形式 | 第14-15页 |
| ·压铸模具失效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2. 铸造理论基础和模拟软件 | 第18-25页 |
| ·Anycasting 特点及应用 | 第18-19页 |
| ·Anycasting 模拟仿真基本路线 | 第18-19页 |
| ·Anycasting 的组成 | 第19页 |
| ·铸造数值模拟理论 | 第19-22页 |
| ·铸造充型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铸造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缺陷预测理论 | 第22-23页 |
| ·缩孔缩松形成的机理 | 第22页 |
| ·预测缩孔缩松的方法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3. 摩托车发动机左盖铸造成型数值模拟及缺陷的预测 | 第25-36页 |
| ·摩托车发动机左盖实体造型 | 第25-27页 |
| ·铸件结构及材质分析 | 第25-26页 |
| ·模具系统介绍 | 第26-27页 |
| ·原始工艺铸件成型数值模拟 | 第27-29页 |
| ·模拟前处理 | 第27页 |
| ·铸造工艺参数的设定 | 第27-29页 |
| ·铸件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9-30页 |
| ·铸件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0-31页 |
| ·缺陷预测 | 第31-35页 |
| ·Anycasting 中缺陷预测的方法 | 第31-32页 |
| ·充型过程中的缺陷预测 | 第32-33页 |
| ·凝固过程中的缺陷预测 | 第33页 |
| ·缩孔缩松的预测 | 第33-35页 |
| ·缺陷解决办法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模具结构优化 | 第36-48页 |
| ·模具流道的优化 | 第36-38页 |
| ·直浇道的优化设计 | 第36页 |
| ·横浇道的优化设计 | 第36-37页 |
| ·流道优化数值模拟 | 第37-38页 |
| ·内浇口的优化设计 | 第38-41页 |
| ·内浇口厚度的优化设计 | 第39页 |
| ·内浇口优化模拟 | 第39-41页 |
| ·冷却系统的优化 | 第41-44页 |
| ·冷却的形式及特点 | 第41页 |
| ·冷却水道设计要点 | 第41-42页 |
| ·冷却水道数值模拟 | 第42-44页 |
| ·局部冷却及溢流槽的优化 | 第44-46页 |
| ·溢流槽的优化设计 | 第44-45页 |
| ·局部冷却及溢流槽优化成型数值模拟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5. 压铸工艺参数优化 | 第48-61页 |
| ·压力铸造的工艺参数 | 第48-49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9-54页 |
|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49-50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 ·浇注温度对压铸件质量的影响规律 | 第54-55页 |
| ·充型速度对压铸件的质量影响规律 | 第55-56页 |
| ·慢/快压射距离对压铸件的质量影响规律 | 第56页 |
| ·对最佳压铸工艺参数的模拟分析 | 第56-59页 |
| ·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第56-58页 |
| ·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6. 压铸件试验检验及模具失效分析 | 第61-73页 |
| ·压铸件生产试验 | 第61-64页 |
| ·实验仪器 | 第61页 |
| ·晶相试验步骤 | 第61-62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 ·模具失效的分析 | 第64-71页 |
| ·试验仪器 | 第64页 |
| ·H13 钢压铸模具失效背景 | 第64-65页 |
| ·H13 钢材质的分析 | 第65页 |
| ·硬度分析 | 第65-66页 |
| ·显微组织分析 | 第66-67页 |
|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67-68页 |
| ·模具温度场模拟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