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0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财力性转移支付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专项转移支付的界定 | 第11-12页 |
·财政专项资金的界定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从项目立项、申报、审批的情况看 | 第13-14页 |
·从资金使用来看 | 第14-15页 |
·从监督管理方面来看 | 第15页 |
·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建议上来看 | 第15-16页 |
·博弈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主要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财政专项资金制度理论分析 | 第20-30页 |
·财政专项资金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外部效应内部化 | 第20-21页 |
·纵向财政失衡及其矫正 | 第21页 |
·横向财政失衡及其弥补 | 第21-22页 |
·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最低标准 | 第22-23页 |
·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机理 | 第23-27页 |
·非配套的专项资金作用机理 | 第23-24页 |
·不封顶配套专项资金作用机理 | 第24-26页 |
·封顶配套专项资金作用机理 | 第26-27页 |
·财政专项资金的均等化效果 | 第27-28页 |
·财政专项资金体现拨款者的意图和偏好 | 第28-30页 |
第3章 博弈理论及其在财政中的应用 | 第30-37页 |
·博弈论的原理 | 第30-31页 |
·政府间的财政博弈 | 第31页 |
·政府间财政博弈的条件 | 第31-33页 |
·利益空间 | 第31-32页 |
·制度空间 | 第32页 |
·技术空间 | 第32-33页 |
·回旋空间 | 第33页 |
·政府间财政博弈的经典模型 | 第33-37页 |
·博弈论模型 | 第33-34页 |
·斯塔克博格博弈模型 | 第34-37页 |
第4章 云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 第37-47页 |
·财政专项资金的规模 | 第37-39页 |
·总量的变动趋势 | 第37-38页 |
·相对量的变动趋势 | 第38-39页 |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类型结构分析 | 第39-47页 |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类型结构 | 第39-40页 |
·中央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类型结构 | 第40-43页 |
·省级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类型结构 | 第43-47页 |
第5章 云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47-57页 |
·构建博弈模型 | 第47-49页 |
·云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博弈分析 | 第49-57页 |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专项资金立项、申报、审批、执行、监管等欠规范 | 第50-52页 |
·不合理的专项配套拉大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 第52-53页 |
·跑“部”“钱”进现象严重 | 第53-54页 |
·资金分配链条过长,使用效益低下 | 第54-55页 |
·专项资金分配与预算脱节 | 第55-57页 |
第6章 优化云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 第57-64页 |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程序制度 | 第57-59页 |
·项目的立项制度 | 第57页 |
·项目的审批制度 | 第57-58页 |
·资金的拨付制度 | 第58-59页 |
·财政专项资金退出制度 | 第59-60页 |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 第60-63页 |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 第60-62页 |
·制定战略规划,完善制度保障 | 第62-63页 |
·健全配套机制,确保绩效管理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 第63页 |
·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制度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