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1页 |
·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 第16-17页 |
·酸性矿山废水的来源及形成途径 | 第16页 |
·酸性矿山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 第16-17页 |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方法 | 第17-19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7页 |
·人工湿地法 | 第17-18页 |
·生物法 | 第18页 |
·原位治理技术 | 第18-19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以污泥为SRB提供可用碳源研究 | 第21-23页 |
·污泥预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污泥水解酸化研究 | 第22-23页 |
·生物质载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页 |
·固态发酵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固定化技术定义及简介 | 第24页 |
·固态发酵定义 | 第24页 |
·固态发酵基质及发酵要求 | 第24-25页 |
·固态发酵工艺条件控制 | 第25-26页 |
·固态发酵生物量的测定 | 第26页 |
·固态发酵在环境领域应用 | 第26-27页 |
·生化法原位治理碳源供给研究 | 第27页 |
·固定化微生物原位治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 第29-44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2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9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29-31页 |
·SRB菌种活化、保存与实验用水 | 第31-32页 |
·实验用培养基 | 第32页 |
·实验模拟废水 | 第32页 |
·培养方法 | 第32-33页 |
·液态培养 | 第32页 |
·固态培养 | 第32-33页 |
·生物活性分析方法 | 第33页 |
·固态发酵 | 第33-34页 |
·三种生物质基本成分分析 | 第33页 |
·固态发酵系统 | 第33页 |
·固态发酵样品制备 | 第33-34页 |
·粗酶液制备 | 第34页 |
·检测方法 | 第34-44页 |
·COD测定 | 第34-35页 |
·苯酚-硫酸法测定还原糖 | 第35-36页 |
·亚硫酸盐还原酶(SiR)酶活测定 | 第36-37页 |
·SO_4~(2-)测定 | 第37-38页 |
·挥发性有机酸测定 | 第38-40页 |
·总氮测定 | 第40-41页 |
·总磷测定 | 第41-42页 |
·重金属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纤维素含量测定用硝酸-乙醇法 | 第43页 |
·半纤维素含量测定用2mol/L盐酸水解法 | 第43页 |
·木质素含量测定用间接法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污泥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影响因素及其产物被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效果研究 | 第44-60页 |
·最佳底物筛选 | 第44-45页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污泥溶胞效果的影响 | 第45-50页 |
·pH(加酸、加碱)对颗粒污泥溶胞作用 | 第45-46页 |
·表明活性剂对颗粒污泥的溶胞作用 | 第46页 |
·超声(时间、功率)对颗粒污泥的溶胞作用 | 第46-47页 |
·机械搅拌对颗粒污泥的溶胞作用 | 第47-49页 |
·正交实验 | 第49-50页 |
·产酸污泥驯化 | 第50-51页 |
·确定污泥发酵时间 | 第51页 |
·影响污泥水解酸化的因素 | 第51-53页 |
·温度影响水解酸化产物分析 | 第52页 |
·pH影响水解酸化产物分析 | 第52-53页 |
·污泥水解酸化产物被SRB利用效果 | 第53-58页 |
·pH的变化情况 | 第54页 |
·ORP的变化情况 | 第54-55页 |
·SCOD的变化情况 | 第55页 |
·酶活的变化情况 | 第55-56页 |
·SO_4~(2-)的变化情况 | 第56页 |
·VFAs被SRB的利用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固定化载体碳源释放规律及被SRB可利用性研究 | 第60-86页 |
·生物质类载体缓释降解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60-69页 |
·浸提液溶解COD与还原糖浓度的相关性 | 第60-61页 |
·不同单因素条件对生物质缓释规律的影响 | 第61-67页 |
·玉米芯浸提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67-69页 |
·生物质固载SRB生物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9-75页 |
·亚硫酸盐还原酶表征固载SRB活性的可行性研究 | 第69-71页 |
·粗酶液制备条件对酶活测定的影响 | 第71-73页 |
·粗酶液制备方法组合优化 | 第73-75页 |
·固定化SRB产品制备优化及生物质载体对SRB活性的影响 | 第75-84页 |
·SRB固态发酵生长曲线 | 第75页 |
·固态发酵条件对SRB活性的影响 | 第75-79页 |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79-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生物质固载SRB在PRB系统中对废水处理效果及对SRB营养供给制度的影响 | 第86-97页 |
·固载基质浸泡对实验的影响 | 第86页 |
·生物质固载SRB处理模拟酸性矿井水动力学研究 | 第86-93页 |
·模拟处理酸性矿山废水实验方法 | 第86页 |
·实验装置构建 | 第86-87页 |
·纯菌与生物质固载SRB产品的酶活对比 | 第87-88页 |
·液态与生物质固载SRB产品模拟处理酸性矿井水效果对比 | 第88-92页 |
·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92-93页 |
·生物质固载SRB对SRB营养供给制度的影响 | 第93-96页 |
·系统主要碳源来源 | 第93-94页 |
·系统最佳C/S的确定 | 第94-95页 |
·系统参数对固定化硫酸盐还原菌营养平衡的影响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7-101页 |
·结论 | 第97-100页 |
·建议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