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SUV侧面碰撞变形有限元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汽车被动安全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 第2章 侧碰性能研究概述和C-NCAP | 第14-25页 |
| ·侧碰性能研究概述 | 第14-18页 |
| ·侧面碰撞概述 | 第14-15页 |
|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简介 | 第15页 |
| ·欧、美侧面碰撞法规的差异 | 第15-18页 |
| ·汽车侧面碰撞计算机仿真方法 | 第18页 |
| ·中国的C-NCAP | 第18-24页 |
| ·C-NCAP 的试验项目 | 第18-19页 |
| ·C-NCAP 的评分方法 | 第19-22页 |
| ·C-NCAP 的评分方法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侧碰模拟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5-37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25页 |
| ·LS-DYNA 软件简介 | 第25-27页 |
| ·LS-DYNA 的基本理论 | 第27-35页 |
| ·显式算法 | 第27-28页 |
| ·LS-DYNA3D 程序算法 | 第28-33页 |
| ·LS-DYNA 中的沙漏控制 | 第33-34页 |
| ·LS-DYNA 中的接触算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侧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7-53页 |
| ·前言 | 第37页 |
| ·移动变形壁障(MDB)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5页 |
| ·GB2007-2006 对移动变形壁障的要求 | 第37-39页 |
| ·MDB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 ·MDB 模型验证 | 第40-45页 |
|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45-46页 |
| ·接触类型 | 第46-47页 |
| ·联接、约束的处理 | 第47页 |
| ·材料处理 | 第47-48页 |
| ·单元公式的选取 | 第48-49页 |
| ·侧面碰撞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整车侧面碰撞模拟分析及耐撞性能改进 | 第53-69页 |
| ·碰撞模拟结果 | 第53-62页 |
| ·碰撞模拟总体变形结果 | 第53-54页 |
| ·车门碰撞模拟结果 | 第54-56页 |
| ·碰撞模拟总体能量变化情况 | 第56-58页 |
| ·试验车和台车速度曲线 | 第58页 |
| ·B 柱侵入量、侵入速度 | 第58-60页 |
| ·左侧车门、防撞杆变形量结果 | 第60-62页 |
| ·耐撞性能改进 | 第62-68页 |
| ·改进方案的确定 | 第63-64页 |
| ·改进后的结果对比 | 第64-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