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的流动性对比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 ·粉体及其分类 | 第12-13页 |
| ·粉体流动及评价方法综述 | 第13-20页 |
| ·休止角法 | 第13-14页 |
| ·压缩特性法 | 第14-16页 |
| ·Carr流动性指数法 | 第16-17页 |
| ·Jenike剪切实验法 | 第17-19页 |
| ·流出时间法 | 第19-20页 |
| ·其它流动性评价方法 | 第20页 |
| ·粉体的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 ·粉体粒径及分布、含水率及温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粉体颗粒形态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粉体的流态化特性 | 第23-24页 |
| ·煤粉流动性研究 | 第24-28页 |
| 第3章 煤粉与其它粉体流动性对比研究 | 第28-50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物料 | 第29页 |
| ·煤粉与玻璃微珠及FCC流动性比较 | 第29-31页 |
| ·煤粉与黄沙及硫酸铵晶体颗粒流动性对比 | 第31-38页 |
| ·煤粉、黄沙及硫酸铵颗粒流动性测试结果 | 第31-35页 |
| ·煤粉、黄沙及硫酸铵颗粒流动性分析 | 第35-38页 |
| ·煤粉与沥青粉流动性对比 | 第38-39页 |
| ·不同粉体颗粒形态描述 | 第39-42页 |
| ·粉体物料 | 第39页 |
| ·颗粒整体形态描述 | 第39-41页 |
| ·颗粒形态分析 | 第41-42页 |
| ·玻璃微珠、FCC及羊场湾煤粉流态化特性对比 | 第42-49页 |
| ·实验装置及物料 | 第43-44页 |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44页 |
| ·载气为空气的流态化特性对比 | 第44-47页 |
| ·载气为CO_2的流态化特性对比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粒径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 | 第50-65页 |
| ·实验物料 | 第50-51页 |
| ·罗辛-拉姆勒分布 | 第51-52页 |
| ·不同粒径煤粉的HR、休止角与平板角测试结果 | 第52-54页 |
| ·粒径与煤粉Carr流动性指数的关系 | 第54-56页 |
| ·不同粒径煤粉的Jenike试验结果对比 | 第56-59页 |
| ·粒径对田坝煤粉下料质量流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HR,休止角与Q的关系拟合 | 第60-61页 |
| ·煤粉大小颗粒流动性差异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5章 含水率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 | 第65-87页 |
| ·实验物料 | 第65-66页 |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含水率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 | 第66-75页 |
| ·含水率与煤粉堆积密度 | 第66-69页 |
| ·HR与休止角 | 第69-71页 |
| ·Carr流动性指数 | 第71-73页 |
| ·内摩擦角、内聚力及ff_c | 第73-75页 |
| ·结果分析 | 第75-79页 |
| ·含水率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趋势 | 第75-76页 |
| ·临界含水率之前 | 第76页 |
| ·临界含水率之后 | 第76-78页 |
| ·北宿煤粉和羊场湾煤粉SEM | 第78-79页 |
| ·煤粉的加热脱水研究 | 第79-82页 |
| ·实验物料及方法 | 第79页 |
| ·烘箱干燥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 ·热重天平实验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 ·烘干干燥对煤粉流动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 ·烘干前后煤粉重力下料对比 | 第84-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