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内灰渣形成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 ·内在矿物及外在矿物 | 第13页 |
| ·飞灰的形成 | 第13-22页 |
| ·亚微米颗粒的形成 | 第15-17页 |
| ·超微米颗粒的形成 | 第17-20页 |
| ·矿物的转化 | 第20-22页 |
| ·熔渣的形成 | 第22-26页 |
| ·颗粒输运到壁面 | 第22页 |
| ·渣层形成 | 第22-23页 |
| ·熔渣的组成和流动性 | 第23页 |
| ·熔渣组成对耐火砖的影响 | 第23-24页 |
| ·熔渣对碳转化率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第3章 气化原料分析及热态试验 | 第26-40页 |
| ·原料煤分析 | 第26-28页 |
| ·煤质 | 第26页 |
| ·煤中矿物分析 | 第26-28页 |
| ·原料石油焦分析 | 第28-29页 |
|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 第28页 |
| ·粒径分布 | 第28-29页 |
| ·水煤浆及石油焦浆制备 | 第29-30页 |
| ·水煤浆制备 | 第29页 |
| ·石油焦浆制备 | 第29-30页 |
| ·热态试验 | 第30-35页 |
| ·热态试验平台 | 第30-35页 |
| ·试验条件 | 第35页 |
| ·热态试验结果 | 第35-39页 |
| ·火焰形态 | 第35-36页 |
| ·温度分布 | 第36-37页 |
| ·气体组成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飞灰形成的研究 | 第40-49页 |
| ·飞灰的取样 | 第40-41页 |
| ·分析测试结果 | 第41-44页 |
| ·可燃物含量 | 第41-42页 |
| ·粒径分布 | 第42-43页 |
| ·飞灰的化学组成 | 第43-44页 |
| ·飞灰的形成机理 | 第44-48页 |
| ·外在矿物破碎 | 第44-45页 |
| ·焦炭颗粒的破碎 | 第45-47页 |
| ·矿物转化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熔渣形成的研究 | 第49-64页 |
| ·气化炉内熔渣的取样 | 第49-51页 |
| ·动态沉积熔渣的取样 | 第49-51页 |
| ·稳态流动熔渣的取样 | 第51页 |
|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51页 |
| ·粘度预测 | 第51-52页 |
| ·原煤灰分的粘温特性 | 第52-53页 |
| ·飞灰的沉积行为 | 第53-55页 |
| ·熔渣的组成及流动性 | 第55-59页 |
| ·动态沉积的熔渣 | 第55-57页 |
| ·稳定流动的熔渣 | 第57-59页 |
| ·业气化炉灰渣的特性 | 第59-62页 |
| ·可燃物含量 | 第59-60页 |
| ·粒径分布 | 第60页 |
| ·组成及流动性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硕士期间所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