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多视角研究

致谢第1-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8页
前言第8-15页
   ·研究对象第8-9页
   ·研究意义和方法第9-10页
   ·理论依据第10-11页
   ·语料来源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第一章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类别及特点第15-25页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类别第15-16页
     ·基本温度词第15-16页
     ·一般温度词第16页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特点第16-24页
     ·语音特点第16-20页
     ·结构特点第20-22页
     ·属性特点第22-24页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认知研究第25-40页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隐喻第25-35页
     ·“冷寒”词族的隐喻第25-29页
     ·“热”词族的隐喻第29-32页
     ·“暖温”词族的隐喻第32-34页
     ·“凉”词族的隐喻第34-35页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转喻第35-38页
     ·基本温度词的转喻第35-36页
     ·“冷寒”词族的转喻第36-37页
     ·“热”词族的转喻第37-38页
     ·“凉”词族的转喻第38页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现代汉语温度词的修辞用法第40-48页
   ·温度词的对比用法第40-41页
     ·外界温度与内心温度的对比第40页
     ·心理温度变化的对比第40页
     ·身体温度变化的对比第40-41页
     ·环境温度变化的对比第41页
   ·温度词的通感用法第41-43页
     ·视觉转换的通感第41页
     ·听觉转换的通感第41-42页
     ·味觉转换的通感第42页
     ·嗅觉转换的通感第42-43页
   ·温度词的移情用法第43-44页
     ·移愉快之情第43页
     ·移忧郁之情第43页
     ·移悲伤之情第43-44页
     ·移恐惧之情第44页
   ·温度词的映衬用法第44-45页
     ·正衬第45页
     ·反衬第45页
   ·温度词的比喻用法第45-46页
     ·明喻第45-46页
     ·暗喻第46页
     ·借喻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鹤壁巨桥亲属称谓词变异研究
下一篇:器官名量词“口”和“嘴”的多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