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一、导论 | 第7-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7-8页 |
(四) 论文架构 | 第8页 |
二、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 | 第8-13页 |
(一) 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 第8-9页 |
(二) 延安精神产生的主观条件 | 第9-10页 |
(三) 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历程 | 第10-12页 |
(四)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意蕴 | 第12-13页 |
三、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 第13-16页 |
(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第13页 |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13-14页 |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第14-15页 |
(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 第15-16页 |
四、延安精神的当代价值 | 第16-32页 |
(一) 延安精神的政治价值 | 第16-22页 |
1. 坚定阶级信念;牢固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 第16-18页 |
2. 坚定民族信念;大力发扬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 第18-20页 |
3. 坚持科学理念;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 第20-21页 |
4. 坚持创新理念;展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第21-22页 |
(二) 延安精神的理论价值 | 第22-26页 |
1. 坚持解放思想,促进理论自觉 | 第22-23页 |
2. 坚持实事求是,坚定理论自信 | 第23-25页 |
3. 坚持与时俱进,实现理论自强 | 第25-26页 |
(三) 延安精神的实践价值 | 第26-32页 |
1.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之实 | 第26-28页 |
2.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之实 | 第28-30页 |
3.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务“勇于开拓、勇于担当”之实 | 第30-31页 |
4. 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作风,务“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之实 | 第31-32页 |
五、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Abstract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