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楠EST-SSR标记开发及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植物群落调查及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11-13页 |
| ·植物群落调查 | 第11-12页 |
| ·表型多样性 | 第12-13页 |
| ·高通量测序 | 第13-15页 |
| ·高通量测序概述 | 第13-14页 |
| ·高通量测序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SSR 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浙江楠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浙江楠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及其生境 | 第16页 |
| ·浙江楠生理生化水平的研究 | 第16-17页 |
| ·浙江楠育苗技术的研究 | 第17页 |
| ·浙江楠细胞学研究 | 第17页 |
| ·浙江楠分子水平的研究 | 第17-19页 |
| ·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立题依据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浙江楠天然群落结构和叶片表型多样性分析 | 第20-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样地选择与实验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 ·群落结构调查 | 第21页 |
| ·叶片表型多样性分析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 ·浙江楠天然群落结构分析 | 第21-23页 |
| ·浙江楠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 第21-22页 |
| ·浙江楠天然群落乔木层分析 | 第22-23页 |
| ·浙江楠的群落结构特征 | 第23页 |
| ·浙江楠叶片表型多样性分析 | 第23-25页 |
| ·浙江楠群体内的叶片形态变异特征 | 第23-25页 |
| ·浙江楠种群的聚类分析 | 第2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浙江楠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第27-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浙江楠总 RNA 提取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 ·转录组原始数据获取 | 第28-29页 |
| ·原始数据 de novo 拼接 | 第29-30页 |
| ·浙江楠转录组 Unigene 注释与功能分类 | 第30-36页 |
| ·Unigene 的 KOG 功能分类 | 第31-32页 |
| ·Unigene 的 GO 功能注释 | 第32-33页 |
| ·Unigene 的 KEGG 注释 | 第33-34页 |
| ·浙江楠转录本的表达丰度 | 第34-36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浙江楠 EST‐SSR 分子标记开发 | 第38-49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38-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浙江楠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 ·浙江楠转录组 EST‐SSR 分布特征 | 第39-40页 |
| ·浙江楠 EST‐SSR 分子标记体系建立 | 第40-47页 |
| ·浙江楠 EST‐SSR 引物设计 | 第40-41页 |
| ·退火温度确定 | 第41页 |
| ·EST‐SSR 标记 PCR 反应因素水平确定 | 第41-42页 |
| ·PCR 扩增产物检测 | 第42-44页 |
| ·浙江楠 EST‐SSR 标记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 第44-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浙江楠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 ·材料 | 第49页 |
| ·方法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浙江楠天然群体聚类分析 | 第49-51页 |
| ·群体遗传相似性与遗传距离 | 第51-52页 |
| ·群体遗传结构 | 第52-53页 |
| ·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基因流 | 第53-54页 |
| ·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及气候关系 | 第54-5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附录 | 第65-70页 |
| 个人简介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