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论文选题与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植硅体的性质 | 第12页 |
| ·植硅体及植硅体碳的形成机理 | 第12-14页 |
| ·植硅体地球化学稳定性 | 第14-15页 |
| ·植硅体的碳汇潜力 | 第15-16页 |
| ·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研究 | 第16-17页 |
|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 2 植物系统发生对竹子植硅体分布的影响研究 | 第18-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样品采集地概况 | 第18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分析 | 第18-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不同竹种竹叶中植硅体含量的变化 | 第19-22页 |
| ·不同竹属竹叶中植硅体含量的变化 | 第22-23页 |
| ·不同亚族、族和超族竹叶中植硅体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植物系统发生对竹叶中植硅体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竹林植硅体固定大气中 CO_2的潜力 | 第25-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3 竹子生态型对植硅体态碳分布的影响研究 | 第27-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 ·样品采集地概况 | 第27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分析 | 第27-28页 |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三种形态竹子竹叶中 SiO_2、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 | 第28-30页 |
| ·三种形态竹子竹叶中 SiO_2、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的相关性 | 第30页 |
| ·讨论 | 第30-35页 |
| ·竹子竹叶中植硅体固碳机制 | 第30-33页 |
| ·中国竹林植硅体固碳潜力 | 第33-34页 |
| ·对世界竹林植硅体碳固定的启示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岩性对毛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态碳产生与累积的影响研究 | 第36-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样品采集地概况 | 第36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分析 | 第36-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毛竹土壤的基本理化参数 | 第37页 |
| ·竹叶中 SiO_2、植硅体以及植硅体碳的含量 | 第37-38页 |
| ·不同竹龄和不同部位毛竹竹叶中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含量 | 第38-39页 |
| ·不同岩性和不同部位毛竹竹叶中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含量 | 第39-41页 |
| ·讨论 | 第41-44页 |
| ·毛竹竹叶中植硅体固碳机制 | 第41-43页 |
| ·毛竹竹叶中植硅体固碳潜力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