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6页 |
·片球菌素的概述 | 第10-22页 |
·片球菌素的定义 | 第10页 |
·片球菌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3页 |
·片球菌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 第13-14页 |
·片球菌素的抑菌谱与抑菌机理 | 第14-19页 |
·片球菌素的应用 | 第19-22页 |
·片球菌属微生物 | 第22-24页 |
·片球菌属微生物的分类、生长和代谢 | 第22-23页 |
·片球菌素产生菌 | 第23-24页 |
·片球菌素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片球菌素的发酵生产 | 第24-30页 |
·片球菌素的提取纯化 | 第30-32页 |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32-36页 |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32-34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乳酸片球菌细菌素的纯化和鉴定 | 第36-52页 |
·前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4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36-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片球菌素的纯化 | 第44-50页 |
·粗提方法比较 | 第44-45页 |
·G25 和 G50 凝胶过滤比较 | 第45-46页 |
·不同梯度洗脱对离子交换层析的影响 | 第46-48页 |
·反相 C18 半制备色谱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片球菌细菌素的分子量测定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乳酸片球菌细菌素 PEDIOCIN PA-1 的膜分离提取研究 | 第52-66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8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3-54页 |
·试验方法 | 第54-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超滤实验 | 第58-64页 |
·纳滤实验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细菌素的动力学研究 | 第66-81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7-7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67-68页 |
·试验方法 | 第68-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9页 |
·乳酸片球菌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 第72-74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76-78页 |
·温度与 pH 值的同时影响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第五章 乳酸片球菌补料分批发酵生产细菌素的研究 | 第81-94页 |
·前言 | 第81-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82页 |
·试验方法 | 第82-8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4-93页 |
·初始葡萄糖(IGC)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84-86页 |
·复杂氮源(CNS)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86-88页 |
·最终葡萄糖和复杂氮源浓度的确定 | 第88-89页 |
·补料分批发酵 | 第89-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建立了实验室小规模分离纯化高纯度细菌素的方法 | 第94页 |
·建立了基于实际应用的工业化膜分离提取细菌素的方法 | 第94页 |
·建立了基于温度和 pH 值的 P. acidilactici PA003 分批发酵次级动力学模型 | 第94-95页 |
·优化了 P. acidilactici PA003 的补料分批发酵过程 | 第95页 |
·展望 | 第95-97页 |
·开发更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细菌素纯化方法,深入研究 pediocin PA-1/AcH的三级结构,抑菌机理,以及该细菌素构效关系 | 第95页 |
·进一步开发工业化半纯品 | 第95-96页 |
·完善动力学模型,并最终将模型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 第96页 |
·研究基于反馈调节的补料分批发酵控制技术,提高细菌素产量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