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 ·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 第10页 |
|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0-11页 |
| ·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相关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 ·相关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及重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职教教师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教师教育 | 第19页 |
| ·职教教师教育 | 第19页 |
|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 | 第19-20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的特点 | 第20-21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 | 第20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的实践性 | 第20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的适应性 | 第20-21页 |
| ·职教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1页 |
|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 第21-23页 |
| ·终身教育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职教教师教育现状 | 第24-37页 |
| ·职前教育 | 第24-32页 |
| ·普通师范教育 | 第24-26页 |
| ·职技师范教育 | 第26-31页 |
| ·职教师资班 | 第31-32页 |
| ·其它教育 | 第32页 |
| ·入职引导 | 第32-34页 |
| ·岗前培训 | 第33-34页 |
| ·岗位指导 | 第34页 |
| ·职教教师的职后专业发展 | 第34-37页 |
| ·岗位自主学习 | 第34-35页 |
| ·学历提升 | 第35页 |
| ·企业实践锻炼 | 第35页 |
| ·科研 | 第35-36页 |
| ·职业(专业)技能等级认证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职教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7-45页 |
| ·理念层面 | 第37-38页 |
| ·将职教教师教育等同于普通师范教育 | 第37页 |
| ·误以为职教教师教育为终结性教育 | 第37-38页 |
| ·相关教育主体间未达成“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共识 | 第38页 |
| ·制度管理层面 | 第38-39页 |
| ·职前教育部门分割管理 | 第38-39页 |
| ·职后培训多头负责 | 第39页 |
| ·课程体系层面 | 第39-42页 |
| ·职前教育阶段课程 | 第39-41页 |
| ·入职教育阶段课程 | 第41页 |
| ·职后教育阶段课程 | 第41-42页 |
| ·专业提升层面 | 第42-45页 |
| ·岗位自主学习 | 第42页 |
| ·学历 | 第42-43页 |
| ·企业实践锻炼 | 第43页 |
| ·科研 | 第43-44页 |
| ·职业(专业)技能等级认证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构建策略 | 第45-56页 |
| ·科学构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 | 第45-47页 |
| ·理性掌握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 第45-46页 |
| ·明确构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 | 第46-47页 |
| ·整体构建职教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 第47-50页 |
|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 第47-48页 |
| ·整体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48-50页 |
| ·创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 第50-52页 |
| ·宏观实行“四位一体” | 第50-51页 |
| ·微观创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第51-52页 |
| ·拓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渠道 | 第52-56页 |
| ·国内外研修 | 第52页 |
| ·学历提升 | 第52-53页 |
| ·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 第53页 |
| ·以科研促进专业提升 | 第53-54页 |
| ·职业(专业)技能等级认证 | 第54页 |
| ·远程研修 | 第54-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 附录 1 | 第61-66页 |
| 附录 2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